第二方渝晨練完,依舊提了一隻母雞回來燉湯。林瀟瀟的病需要長期調養,一時半會還沒有什麼別的好辦法。
吃完早飯後,方渝就開始製作泡菜。
做泡菜首先要選好罈子,最合適的泡菜罈子是以陶土為原料,兩面上釉燒製而成的。玻璃罈子看起來漂亮,可是沒有陶土罈子做出來的好吃。
專用的泡菜罈子頂上有蓋碗,壇弦有水槽。雜物間裡發現的那幾個罈子是特製的,每個都能裝幾十斤泡菜。
方渝曾用火點著幾張紙放在罈子裡,蓋上壇蓋給壇弦加水,一會水就被大量的吸入罈子。這種現象明罈子密閉性特別好,而且釉色也很漂亮,個個都是頂級好壇。
方渝提前幾已經把罈子洗好曬乾,今主要工作就是配料下缸。
方渝把那些蔬菜分了分堆,黃瓜、白菜、蘿蔔、大蒜、藠頭可以放在一起做個酸甜口的,蓮花白、萵苣和青播獨做鹹鮮口的,泡青豆要用白鹼,得單獨泡。
泡魚海椒還不能著急,那幾條鯽魚還得再吐半髒才能換淘米水養著。算一算,除了留一個準備後面嘗試做水果泡菜,幾個大罈子剛好都派上用場了。
分好蔬菜就得配製香料包,羚草、花椒去腥除味,排草、三奈、八角增香,胡椒、白菌提味,一樣樣的香料都按比例放進紗布袋裡。
方渝一口氣做了十幾個香料包,因為罈子比較大,四角都要放,隔三五還要換,不然味道不均勻。
做好香料包,方渝突然想到一件事,他手頭沒有老鹽水。
川蜀泡菜與高麗泡菜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複合味型,一罈老鹽水,吸收每一次香料和材料的精華,那時間的積澱,歲月的渾厚,悉數在裡面。
有人,只要有老鹽水,任你什麼菜扔進去泡菜罈子裡,出來的都是川味泡菜,酸鮮脆甜,彌香久遠。
方渝有些發愁,自己從頭開始製鹽水當然也行,可短期內那個味道也就是“洗澡”泡材水平。雖“洗澡”泡菜也有蠻多人愛吃的,但在行家口中終究不夠醇厚正宗。
看到方渝為老鹽水發愁,林瀟瀟笑著指了一條明路。對面劉振強雖然開的是茶館,可是卻有整條街最好吃的泡菜。林瀟瀟之前做的“洗澡”泡菜那麼好吃,就是加了老劉給的鹽水泡的。
解決了老鹽水的問題,後面的工作就一馬平川了。
方渝把分好堆的蔬菜分別放在幾個竹筐裡,竹筐繫著細線,細線另一頭綁著青玉米稈。罈子裡灌滿鹽水後,青玉米稈就浮在水面上。
這是味箸出的主意,只要做好記號,以後想吃什麼泡菜就提哪籃,用不著費勁在大罈子裡可勁撈。
而且新鮮的青玉米稈有種十分清香的味道,放在泡菜罈子裡,還能給泡菜增加一分鮮味。
蓋壇前,味箸還叫方渝給罈子里加了幾節洗淨晾乾的紅甘蔗,據這樣不僅可以防黴變,還能讓泡菜顏色好、更脆甜。
接下來幾,方渝一邊繼續跑開店手續的事,一邊心照看著那幾大罈子泡菜。不時的換壇沿水,保持清潔。
幾後,林瀟瀟的設計方案也完成了,一共三版,都是中國風,一版是漢唐仿古的,一版民國範的,還有一版是結合川蜀民族風的快餐店佈局。
方渝和林瀟瀟反覆討論,還請劉振強和王進榮一起參謀了一下,最後還是選了民族風的快餐店佈局,因為這個風格比較符合店現在的定位,更加接地氣。
雖然另外兩種設計沒用上,方渝還是心的把圖紙收好。一邊收拾方渝還一邊對林瀟瀟,這是你的心血之作,不能隨便放棄,以後有了錢再開兩家分店,就按這設計裝修。的林瀟瀟又是好一陣子開心。
有了圖紙,第二王進榮介紹的裝修隊就來了,一個姓徐的包工頭帶的隊。裝修隊人不多,拆舊、水電、泥瓦、木工、油漆五個工種一共才六個人,大多數都是附近縣的人。
只有兩個中年漢子是剛從桂西省過來的。其中一個姓覃漢子是做泥水的,兒子在川峽省著名的政法大學讀書,所以也跑到這來做工,方便就近看望孩子。估計是經常吸入粉塵的緣故,老覃咳嗽的很厲害。
方渝的性子比較直爽,為人也寬厚,每午飯、點心、消暑綠豆湯一應俱全。幾個裝修工看老闆這麼好,手裡的活也做的很仔細,沒有隨便趕進度。特別是老覃,一手泥水功夫十分過硬,做的又快又好。
有一回劉振強來樓找方渝,看到了老覃做的活,連連誇讚,還專門留了他的電話,翻修茶館的時候也要請老覃來做。
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