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而立的年紀,慢慢更加趨於成熟,當然他也可以繼續揮軍千里、斬將殺敵,不過我不是很想再這樣寫下去,而故事在這時候也已經轉向朝堂了。
爭奪權力的過程是驚心動魄的,而當以權力為目標的過程到達一個意義上的終點,從這往後,對權力和利益的鞏固則更加複雜、無奈,甚至枯燥乏味。那需要更勝於沙場克敵所需的毅力、智謀以及心胸和魄力。個人認為,所謂千古帝王之業,這裡才是真正的起點。
治大國如烹小鮮,登基後的凌,就在做這樣一件事情。很多人說,十一之於夜天凌,便如歷史上怡親王胤祥之於雍正。但在我心中,如果一定要將夜天凌比做雍正的話,那麼真正扮演了胤祥這個角色的人,其實是夜天湛。同時唯一有資格做夜天凌對手的人,也是夜天湛。如夜天凌一樣,夜天湛同樣也是在成長和變化的。而在下卷中,做為兄長的夜天凌,實際上一直在看著弟弟成長,從一個風流倜儻的王孫公子到真正擔得起為國為民的“賢王”之名,夜天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玉不琢,不成器,如果說湛是君子如玉,那麼那個琢玉之人,或許可以說就是凌。
知人善用,是一個成功帝王所必須也是最關鍵的能力。這就像是拉一輛車,你只要遊刃有餘地去駕馭拉車的馬就行,不必親自去做那幾匹馬。所以中國歷史上輝煌的帝王時代,漢高祖之有張良、蕭何,武帝之有衛青、霍去病;唐太宗之有房玄齡、杜如晦,玄宗之有姚崇、宋璟、張九齡……而一直為穿越小說所青睞的清世宗雍正皇帝,他的剛冷無情似是令人心折,但真正仔細看過《清史稿》便可察覺,他其實也是個比較瑣碎陰柔、刻薄猜忌的皇帝——所以關於他的暴斃說是一人過度操勞而至,我倒真是不太懷疑。做為帝王,相對於事必親躬,用人的眼光、手段和胸襟才是高低的區別。這也就是比較李世民之於愛新覺羅。胤禛倆人,前者可以稱做千古一帝,而後者終究略遜一籌的原因吧。同時,我覺得雍正登基數年幾乎處理了所有的兄弟,這或許稱不上是魄力,他何嘗不因無法使這些兄弟們低頭折服而惱怒無奈,又何嘗不因新政民生步步維艱而身心交瘁啊!雍正是個值得人尊敬的皇帝,但他的諸多缺點也實實在在記錄在史書當中。
小g提到下卷幾個情節,《激濁浪兮風飛揚》那段朝堂之爭,不光是夜天湛退讓一步,同時退讓的也有夜天凌。在那一章的最後,鳳衍有一句話,“眼下所需的軍糧可從漢中四州徵調,最多不過十日,便也到定州了。”也就是說如果夜天凌決心要除掉夜天湛,那是輕而易舉的——定州多等五天,也無非多死幾十個士兵而已,這對於屍山血海堆積而成的權力之爭,不過了了。但夜天凌和夜天湛有著同樣的政治抱負,以他的心性傲氣也不可能罔顧大局,所以這變成了倆人第一次非正式的聯手,並不單純是夜天湛伸手幫了哥哥。
《山明落日水明沙》中卿塵和夜天湛的對話,的確指明瞭他們鬥下去是兩敗俱傷,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夜天凌固然不凡,夜天湛也不是庸才。只不過同樣是敗,對於夜天湛來說是性命和家族的滅頂之災,對於夜天凌來說,只是有損元氣而已。而傷的,則無疑是國家社稷、黎民蒼生。
至於夜天凌那時候在幹什麼……卿塵到湛王府去,那是夜天凌允許她去的啊,這就是他所做的——他清楚夜天湛的能力和為人,所以再次容忍弟弟的逆反;他信任卿塵的感情和能力,所以放心將事情交給妻子。待到了《萬樹桃花月滿天》中,兄弟倆人之所以能夠達成聯手對抗仕族的共識,是因為夜天湛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改變策略,更是因為夜天凌自有控制全域性的自信,才膽敢放手讓弟弟施展拳腳——試問,真的會有一個帝王,將天下官吏的任免之權交到別人的手中嗎?(所以小說就只是小說啊……)如果夜天凌拒絕給予夜天湛官吏任免之權,倆人的合作恐怕難以進行,而之後《曾經滄海難為水》一章中鳳衍所看到夜天湛一系列令他心生畏懼的政治手段,也就不可能出現了。所以說一句可能要挨七黨板磚的話,無論夜天湛如何光芒萬丈,在這時候,他也仍舊只是駕車的那匹馬,真正的御者,是坐在車中的夜天凌。至於到了兄弟倆人的矛盾再次激化時,其實有一次凌是想射殺湛的,因為出現了他絕不能容忍的事情——夜天湛可能要傷害卿塵母子。如果那一箭射出去,那麼夜天凌就不是我心中的夜天凌了,他就失去了判斷是非的眼光和冷靜縝密的思維,更不再具有智慧與度量。然而人非聖賢,在繼續保持權力和利益的過程中,對於這樣兩個男人來說,矛盾最終必然還是會尖銳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尤其還有鳳衍這樣別有用心的人在不斷興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