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1 / 4)

小說:中華奇書全集 作者:冷夏

舉者,脾偏傾也。

黑色小理者,腎小;麤理者,腎大。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而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也。

帝曰:善。然非餘之所問也,願聞人之有不可病者,至盡天壽,雖有深擾大恐,怵惕之志,猶不能減也,甚寒大熱,不能傷也;其有不離遮蔽室內,又無怵惕之恐,然不免於病者,何也?願聞其故。岐伯曰:五臟六腑,邪之舍也,請言其故。五臟皆小者,少病,苦憔心,大愁擾;五臟皆大者,緩於事,難使以擾。五臟皆高者,好高舉措;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臟皆堅者,無病;五臟皆脆者,不離於病。五臟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臟皆偏傾者,邪心而善盜,不可以為人平,反覆言語也。

黃帝曰:願聞六腑之應。岐伯答曰: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

黃帝曰:應之奈何?岐伯曰:肺應皮。皮厚者,大腸厚,皮薄者,大腸薄;皮緩,腹裡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

心應脈,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腸厚;皮薄者,脈薄,脈薄者,小腸薄;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而脈衝小者,小腸小而短。諸陽經脈皆多紆屈者,小腸結。

脾應肉,肉_堅大者,胃厚;肉_麼者,胃薄。肉_小而麼者,胃不堅;肉膕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約不利。肉脾不堅者,胃緩;肉_無小裡累者,胃急。肉_多少裡累者,胃結,胃結者,上管約不利也。

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麤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麤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黃帝曰:厚薄美惡,皆有形,願聞其所病。岐伯答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

禁服第四十八

雷公問於黃帝曰:細子得受,通於九針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編絕,久者簡垢,然尚諷誦弗置,未盡解於意矣。“外揣”言渾束為一,未知所謂也。夫大則無外,小則無內,大小無極,高下無度,束之奈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慮褊淺,不能博大深奧,自強於學若細子。細子恐其散於後世,絕於子孫,敢問約之奈何?黃帝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禁,坐私傳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齋乎。

雷公再拜而起曰:請聞命於是也,乃齋宿三日而請曰:敢問今日正陽,細子願以受盟。黃帝乃與俱入齋室,割臂歃血,黃帝親祝曰:今日正陽,歃血傳方,有敢背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細子受之。黃帝乃左握其手,右授之書曰:慎之慎之,吾為子言之,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營其所行,知其度量,內刺五臟,外刺六腑,審察衛氣,為百病母,調其虛實,虛實乃止,瀉其血絡,血盡不殆矣。

雷公曰:此皆細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約也。黃帝曰:夫約方者,猶約囊也,囊滿而弗約,則輸洩,方成弗約,則神與弗俱。雷公曰:願為下材者,勿滿而約之。黃帝曰:未滿而知約之以為工,不可以為天下師。

雷公曰:願聞為工。黃帝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

人迎大一倍於寸口,病在足少陽,一倍而躁,在手少陽。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陽,二倍而躁,病在手太陽。人迎三倍,病在足陽明,三倍而躁,病在手陽明。盛則為熱,虛則為寒,緊則為痛痺,代則乍甚乍間。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緊痛則取之分肉,代則取血絡,且飲藥,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名曰經刺。人迎四倍者,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死不治。必審按其本末,察其寒熱,以驗其臟腑之病。

寸口大於人迎一倍,病在足厥陰,一倍而躁,在手心主。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陰,二倍而躁,在手少陰。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陰,三倍而躁,在手太陰。盛則脹滿,寒中,食不化,虛則熱中、出糜、少氣、溺色變,緊則痛痺,代則乍痛乍止。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緊則先刺而後灸之,代則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