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小說:中華奇書全集 作者:冷夏

唐北宋以後,道教教義開始出現一些新變化。主要表現在兼融儒釋道三教思想,以修持內丹術為主的鐘呂金丹派開始在道教中興起。五代宋初華山道士陳摶、北宋道士張伯端,吸取儒家《易》學和佛教禪宗理論,使之與道家思想和早期道教煉丹、養生方術結合,論述了內丹修煉的理論和方法。到了南宋金元對峙時期,道教內部發生重大變革,新興道派紛紛湧現。在北方有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南方有金丹派南宗、清微派、神霄派、淨明道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等舊道派在教義和道法上也有新的變化。這些道派在教義上的共同特點是倡導三教合一,鼓吹儒釋道教同源一致。三教所共同探討的心性問題成為這一時期道教哲學的中心課題。儒家理學的天道觀和倫理道德、佛教禪宗的明心見性修持方法,都被道教吸收融合。全真道和金丹派南宗都是專主內丹修煉,倡導性命雙修的教團,並在修煉次第上形成了先性後命與先命後性兩派。南方其他符籙道派也受內丹術影響,融合內丹與符籙道法,倡導“內丹外用”,“內道外法”,以內丹修煉作為施行符籙咒術之本。道教符籙道法也更加完備成熟。元朝統一之後,南北各道派重新組合,形成以內丹為主的全真道和符籙為主的正一道兩大派系,流傳至今。

道教在明清時期趨於衰落,社會地位逐漸下降。道教教義、教制總的說來雖無大發展,但道教思想卻進一步通俗化,流傳於廣大社會。被道士們加以通俗解釋的內丹術,傳向社會各界,在儒士中影響尤深。一批道教勸善書,如《太上感應篇》、《陰騭文》等,經官僚文士的倡導,作為一種宣傳封建倫理的通俗讀物,廣泛流傳於民間。各種大大小小的道教神廟,受到官紳士民的普遍崇拜。扶乩降仙、齋醮超度之風,在社會上盛行。道教的神仙信仰、金丹修煉說,滲透於這一時代的大量文學作品中。這一時期紛紛出現的大批下層民間秘密宗教結社,亦多吸收道教思想。其中有些教門,如羅教、黃天道、紅陽教等,其教義、方術和組織制度,都深受道教影響。至清末民國時期,道教雖已非常衰微,但作為一種傳統宗教信仰,對中國的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仍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信仰與方術道教以信奉道而得名,其教義思想和神仙方術皆發源於此。道原本是先秦道家學派的哲學觀念。老子和莊子都以道作為天地萬物產生的神秘本原,也是超越現實世界一切事物的宇宙最高法則。東漢時開始形成的道教繼承了道家的思想,並且更加突出了“道”的神秘性和超越性,把它神化為具有無限威力的宗教崇拜偶像。道教認為:“大道”不僅在先天渾沌之時化生了天地萬物,而且還在後世,不斷變化其身形名號,降臨人世,輔佐帝王,救助危難�傳經佈道,教化民眾。太上老君(即老子本人)便是大道降世傳教時的化身。最早的道團五斗米道,便奉大道為最高神,以太上老君為教祖。東晉南北朝以後,道教崇拜的神有所變化,形成了以三清尊神為首的多神崇拜體系。“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是化生宇宙、總統天地,傳經說教的最高神靈。三清之下有四御、五方帝君、三十二天帝、日月星辰之神、五嶽四海河瀆之神,以及陰曹地府之神等等,也都是道教尊奉的尊神。這些大神又各自統轄眾多天曹官吏、神兵神將和供其役使的青童御女、御夫儀仗等等。這個等級有序的龐大神靈系統,實即封建社會以皇帝為首的官僚等級制度在上天的投影。

神仙是道教信奉的另一類神靈。與上述天地自然之神不同,神仙主要指經過修煉而得道的神人、真人。他們居住天宮瓊樓、仙山洞府或海島神洲,有各種神奇本領,能隱身遁形,造物變化,來去自由。道書仙傳中記載的神仙極多,有傳說的古代仙真,有歷代帝王將相、傑出的文化人物,也有道教史上的道師術士,如張天師、呂洞賓、張三丰等等。道教供奉一些民間崇拜的俗神,如門神、灶神、財神、三官、土地、城隍、媽祖、東嶽大帝等等。神仙和俗神崇拜使道教對下層民眾更有吸引力,成為他們日常生產娛樂活動和生活風俗的有機組成部分。

道教相信人類透過修煉養生能夠戰勝疾病死亡,得道成仙。因此而創造出一整套複雜的宗教修持理論和方術。這些方術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大類:第一類是源於古代神仙家的服食術,包括服用採集的天然動植物藥和人工煉製的金丹大藥(外丹)。目的在於藉助藥物力量強固自身,延年祛病,長生不死。第二類是源於古代養生家的煉養方術,包括思神守一、吐納胎息、房中固精、屈伸導引、辟穀食氣及咽液、叩齒、按摩、梳洗等各種衛生保健方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