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3 / 4)

小說:彭德懷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副司令員韓先楚組成志願軍前進指揮所,直接指揮三十八軍和四十二軍作戰。韓先楚當時不過40歲,善打硬仗惡仗,屢建戰功。17日臨行前,彭德懷對他說:“在第一次戰役中,三十八軍動作遲緩,沒有按時完成阻敵任務,讓敵人逃跑了,使整個戰役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戰果十分的不理想。我聽說三十八軍過去在國內戰如猛虎,很能打仗,這次我要再考驗他們一次,看看他們的戰鬥作風到底怎麼樣。所以,仍讓三十八軍擔任西線迂迴阻擊任務。這次阻擊關係到整個戰役的成敗。你們沿途遇敵不要戀戰,必須不顧一切,直插交通要道三所裡,這是我軍截斷敵軍南逃北援的一道‘閘門’,一定要按規定的時間插到底。你要親自到前線指揮該軍行動,如插不到指定位置,別回來見我!”② 彭德懷來回踱了幾步,又繼續說:“沿途可能會遇到小股敵人的糾纏,能避則避,不能避時就衝過去。在佔領三所裡和龍源裡後,要不惜一切代價,像鋼釘一樣,狠狠地釘在那裡。沒有我的命令,不準後退!”①

11月17日,彭德懷指示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挑選一批俘虜放回去,爭取在第二次戰役中被圍的敵軍官兵繳械投降,減少我軍不必要的傷亡。彭德懷的這一決定立即得到毛澤東18日的回電讚揚,說:“你們釋放一批敵俘很好,應趕快放走,今後應隨時分批放走,不要請示。”18日晚第一次釋放100名戰俘後,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11月23日,美聯社記者報道被釋放的美國俘虜說:“他們得到和中國軍隊同樣的口糧,中國軍隊待他們很好,並對受傷者進行治療。”“中國士兵不搜美國士兵的口袋,不拿他們的香菸和手錶等日用品。”釋放美軍戰俘對美軍震動很大,在第二次戰役中,有兩起共280名美軍士兵向中國人民志願軍投降。

鑑於“聯合國軍”行動變得謹慎緩慢,16日,彭德懷電令各軍繼續北撤,一律停止向前進之敵進行反擊,以誘敵放膽向我預定戰場前進。麥克阿瑟及其司令部果然判斷志願軍繼續後撤是“因兵力不足,裝備低劣而怯戰敗退”,又吹噓:“聯合國軍對鴨綠江沿岸實施的空軍突擊,已迫使中共後續支援部隊不能進入戰場”,仍斷定入朝志願軍“最多不超過六、七萬人”,“不是一個不可侮的勢力”②。於是,命令東西兩路軍隊加快北進速度。美國合眾社記者自前線報道說:共軍對前進的美軍未加抵抗,但是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幾乎和敵人一樣厲害,滴水成冰的氣候阻礙了現代化裝備的運動。大批手指凍傷和口糧不足的軍隊向北急進。第八集團軍從左翼向清川江以北進攻,第十軍從右翼向江界進攻,左右兩路直奔鴨綠江。此時,隱蔽在西線的志願軍6個軍的主力部隊已分別轉移至龜城、雲山、德川以北地區,東線3個軍也全部秘密地到達指定位置,完成了戰役集結。西線由韓先楚組成的前進指揮所根據彭德懷的指示,詳細制訂了殲敵計劃。11月22日,西線冒進之敵薄弱部位在其右翼的南朝鮮第七師第八師。而該敵對面,正是志願軍左翼的三十八軍和四十二軍。彭德懷高興地手拿放大鏡在地圖上看來看去,認為誘敵上鉤之方案確已實現,敵軍正向志願軍預定的戰場前進,趕快把副司令鄧華、洪學智和參謀長解方找來一起研究,認為這次戰役選擇在這裡開刀十分恰當。即日,令韓先楚和三十八軍、四十二軍以先切斷、後包圍的戰術,求得全殲德川、寧遠地區的南朝鮮七、八兩師。攻擊時間仍按21日下達的命令定於25日晚開始。

這時,“聯合國軍”正氣勢洶洶地急速北進。24日,其東西兩路地面部隊在數百架飛機的配合下發起全面進攻。面對敵軍的攻勢,又有人對志願軍是否能頂住飛機、坦克加大炮的敵人十分擔心。彭德懷則胸有成竹,鎮定自若,對司令部的人說:“要誘魚上鉤,你必須讓魚嚐點甜頭。麥克阿瑟吹噓說他從來沒打過敗仗,看看這次戰役究竟誰能把誰吃掉。”③ 為進一步造成敵人的錯覺,彭德懷再次電令各軍仍以小部隊與敵人保持接觸,誘其深入,為分散敵人創造有利戰機。麥克阿瑟在日本東京總司令部得意地說:“‘聯合國軍’猛烈的鉗形攻勢已經開始,全面的空中突擊均已達到了目的。”他高興地收看來自前線的電報:“中國人似乎在全線撤退”,“最後勝利即將到來”。① 11月24日10時,麥克阿瑟向全世界發表公報宣佈:“聯合國軍已開始發動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隨後,他乘飛機到朝鮮上空“親自偵察一下朝鮮北部的地形,並尋找敵人行動的跡象”。但他“看到的是那廣闊無垠、十分荒涼的鄉野,起伏不平的山丘、和張著大口的裂谷。而鴨綠江滿江碧綠的江水被無聲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