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1 / 4)

小說:彭德懷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為保持下一戰役的主動,即於5日下令西線各軍停止進攻,結束戰役。

東線志願軍四十二軍奉彭德懷之命,以兩個師的兵力阻擊“聯合國軍”的進攻。在咸興以北之黃草嶺憑險據守,敵軍用幾十架飛機和大量坦克配合,對四十二軍陣地進行連續而猛烈的攻擊,四十二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依託野戰工事,與敵連續激戰13個晝夜,殲敵2700餘人,粉碎了敵人進犯江界的企圖,有力地配合了西線的作戰。彭德懷特電四十二軍之一二四師全體指戰員予以嘉獎。由於志願軍主力在西線反擊作戰已告結束,彭德懷命令該軍於7日凌晨轉移休整,準備再戰。至此,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之間的第一次戰役結束。

第一次戰役是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極端危急、志願軍倉促入朝的情況下進行的。經過連續13個晝夜的戰鬥,志願軍獲得初戰勝利,計殲敵1。5萬餘人,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清川江以南,打破了麥克阿瑟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穩定了朝鮮戰局,志願軍也站穩了腳跟。

中國人民志願軍突然出現在朝鮮戰場,給驕進之敵當頭一棒,體現了毛澤東的英明決斷和彭德懷高超的指揮藝術,也體現了志願軍敢於以劣勢裝備殲敵的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後來接替“聯合國軍”總司令的美軍上將李奇微對此評論說:“中國部隊很有效地隱蔽了自己的運動。他們採取夜間徒步運動的方式,在晝間則避開公路,利用隧道、礦井、叢林和村落進行隱蔽。每個士兵都能做到自給自足,攜帶由大米、豆類和玉米麵做成的乾糧,他們避免做飯的火光暴露自己的位置。因為中國人沒有留下一點運動的痕跡,所以統帥部懷疑是否有中國的大部隊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① 李奇微又寫道:“迅猛而突然的打擊接踵而至,以致於很多部隊還未能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被打垮了。”② 美國的戰史學家也對此評論說:“聯合國軍在同他們接觸以前,一直沒有發現他們。我們的飛機在上空搜尋時,偽裝得十分巧妙的中國軍隊都隱蔽起來了。”③ 這是毛澤東和彭德懷在部隊渡江之前規定務必嚴格保密和偽裝的效果。

但彭德懷對與“聯合國軍”初次交鋒的結果並不滿意,為了總結經驗,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彭德懷就在大榆洞召開志願軍第一次黨委擴大會議,在會上作了“第一次戰役的基本總結及第二步作戰方針”的報告。他說:“這次戰役之所以擊潰敵人多(14個營),殲滅敵人少(11個營),客觀原因是時間倉促,準備不充分,山大林密、道路不熟、語言不通、散兵難俘等。但主要原因還是我們戰術上有缺點,有的部隊在敵我相等的情況下,不是採取以小部擋正面,主力從敵後和側翼攻擊;不懂得首先完全斷敵退路,把自己的主力插到敵背側攻擊是最有效殲滅敵人的戰法。”他表揚了擔任正面攻擊的三十九軍、四十軍及時捕捉戰機,打得勇猛頑強。四十二軍兩個師在東線頂住了敵軍多次猛烈進攻,完成了牽制東線之敵的任務。彭德懷嚴厲批評三十八軍的領導對敵估計過高,不敢大膽截斷敵人退路,使這次可能殲敵兩三個整師的戰役計劃未能完成。彭德懷說著說著,火氣越來越大,將右手重重地往桌案上一拍:“我彭德懷別的本事沒有,斬馬謖的本事還是有的!”怒聲震動會場。當時參加會議的一位指揮員回憶說:“彭總的講話,真有‘叱吒則風雲變色’的威力。”頓時,會場鴉雀無聲。稍停,彭德懷的語氣緩和下來,說:“當然,這次戰役打得不理想,我彭德懷也有責任,不能把責任完全推給你們。”關於下一步行動,彭德懷說:“此役未殲滅敵軍主力,敵人也還沒有摸清我軍的兵力,一定會組織反攻,我軍應作好迎敵進攻的準備。在我空軍、炮兵、坦克未組成前,我們仍以分散敵人,爾後採取運動戰、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內線和外線相結合的方針,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敵人。”在這次總結會議上,彭德懷對參加這次戰役的各部隊有表揚,有批評,功過分明,不講情面,使各軍指揮員深為信服。

會議結束後,彭德懷邀第一副司令員鄧華在大榆洞外散步。自從受命擔任志願軍司令員以來,彭德懷還沒有像今天這樣輕鬆過。抗日戰爭中,彭德懷是八路軍副總司令,鄧華是八路軍下屬的支隊指揮員,現在卻並肩共事。兩人邊走邊談,有說有笑,鄧華要彭德懷談他的戰爭經驗,彭德懷說:“我一輩子打仗,沒有什麼高招,只懂得指揮千軍萬馬打仗,可不是兒戲,必須精心策劃,周密部署。指揮員多用一分心血,戰士就少流一分鮮血,不能以戰士的生命去無謂冒險。要牢記,任何父母,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