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爾公司是長期投資者,不希望在近期賣出股票,所以根本不希望近期股票價格上漲;相反卻希望下跌,因為只有下跌後才能降低買入成本。
其次,伯克希爾公司始終擁有大量資金,股市下跌後能夠隨時買入股票,不會出現“望洋興嘆”(股市下跌了卻沒錢投資)的局面。
最後,伯克希爾公司買入股票後即使被套也不擔心,因為它的股票質地優秀,每年的分紅非常可觀,這時候對股票價格的波動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巴菲特提醒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說,以後在報紙上看到頭版頭條報道“股市暴跌,投資者損失慘重”時,可以把它讀成“股市暴跌,不投資者損失慘重而投資者賺翻了”。他嘲笑那些記者常常忘了一條樸素真理——只要有賣方就會有買方,股市中有人損失就會有人盈利。
伯克希爾公司就是透過20世紀七八十年代股市低迷時的一系列投資獲得鉅額回報的。現在正值金融海嘯,正是它海底撈月的時候。【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訣】巴菲特認為,只有在短期內準備賣出股票的人才會為股價上漲感到高興;長期投資者應該期待股價下跌,以不斷攤低投資成本。當股價下跌到底部區域時,應該投進所有資金。
。 想看書來
好好把握偉大的投資機會
好的投資機會不多,所以珍貴,且很容易被盜用,所以我們通常不會詳細說明投資細節,甚至包括已經出售的部分(因為我們很可能會再買回來)與傳言我們要買進的。
——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認為,股市越跌就越是投資好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值得一輩子投資的好機會並不會太多,所以一定要抓住。
在伯克希爾公司1983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巴菲特說,伯克希爾公司雖然很坦白,但也僅僅是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討論股票買賣情況。歸根到底在於,非常好的投資機會並不會太多,所以彌足珍貴,不能輕易洩漏商業秘密,這很容易被別人盜用。包括伯克希爾公司已經出售的股票細節也是如此,因為還要考慮將來有可能再買回來。即使對於報紙上刊登的一些傳言,公司也是非常小心作答,無論加以否認還是不予置評,有時候都會被人看作是一種預設。
應該說,巴菲特這種心情很好理解。因為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風格是集中投資、長期投資,來不得半點失誤,否則就會釀成大錯。
巴菲特的全球代言人羅伯特·邁斯2004年11月訪問中國時介紹說,巴菲特持有的股票平均時間是17年,而且投資組合集中度非常高。例如伯克希爾公司30%的投資在可口可樂公司,20%在美國運通公司,10%在吉列公司,此外還持有華盛頓郵報公司、富國銀行股票。這樣重倉持有的5只股票佔了伯克希爾公司75%的投資份額。
正因為巴菲特非常相信集中投資,他才特別看重投資機會,既不能錯過,也不能失誤,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每當看中一家上市公司時,他會要求擁有相當比重的股權。從過去的經驗看,他投資的股票中平均持股比例佔被收購企業總股本的12%。
在巴菲特看來,偉大的投資一輩子可能只有那麼幾次,所以每當出現偉大的投資機會時,一定要好好把握、重倉持有。投資股票只數越多,最終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就越接近股市平均回報率,而這不是巴菲特追求的。巴菲特的投資業績之所以能超出市場平均水平,就是因為他擅長獨立思考,在股市低迷時抓住機會集中投資。儘管這是很簡單的概念,但是要真正做到卻很不容易。
2008年2月1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在金融海嘯影響下,過去幾年中因為上市公司內在價值被高估以及來自私人股本的競爭激烈,被迫離場觀望的所謂“價值”投資者,如巴菲特、威爾伯·羅斯、羅恩·佩雷曼等現金充裕的金融家們,都已經蓄勢待發,準備撲向那些受到金融海嘯影響、股價大跌的上市公司。這可能意味著一個“禿鷹投資”新時代的來臨。
顯然,像巴菲特這樣的價值投資者都把金融海嘯的來臨看作是低價收購企業的好機會。例如威爾伯·羅斯,他就和巴菲特一樣,反覆考慮是收購一家陷入困境的債券保險商還是成立一家新的這種機構。他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金融海嘯的來臨簡直帶來了一個“富人的難題”。他說,現在有那麼多的事情讓人心煩意亂,很難找出哪些才是真正的機會。
那麼在巴菲特看來,什麼才是“真正的機會”呢?這又得回到他的內在價值投資觀念上來。例如,巴菲特在投資可口可樂公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