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2 / 4)

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體受到外力的作用會產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與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與物體的慣性、質量成反比。

牛頓第三定律(反作用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那麼,巴菲特上面提到的牛頓和南海泡沫事件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1711年英國政府為了向現在的拉丁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區貿易擴張,借款(國債)1170萬英鎊給南海公司,專門成立了這家壟斷性貿易公司。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向英國政府提出,希望能利用發行股票的方法來實現債轉股,以緩解國債壓力,英國政府同意了。

為了順利發行股票,南海公司編造了一幕幕美妙的發展前景,一會兒說發現了金礦、銀礦,一會兒又說發現了香料,等等,這些在當時都是非常賺錢的投資專案。

投資者看到英國政府沒有出來闢謠,便相信這家政府背景的公司發展前景一定非常好,於是股價開始瘋狂上漲,在1720年3月至9月的6個月裡就從每股330英鎊上漲到1050英鎊,並且引發民間紛紛模仿著私下發行股票。

而實際上呢,南海公司這樣做的目的一開始只是為了有助於發行股票,而根本不知道募集資金後究竟怎樣投資。

民間偷偷發行股票吸納了大量遊資,從而導致南海公司股票價格不斷下跌。在這種情況下,南海公司利用政府背景遊說國會,用股票賄賂政府議員,從而促使英國議會在1720年6月透過了一項《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禁止民間發行股票。該法認定民間發行的股票是“泡沫”,所以該法又被稱為“泡沫法”。

民間發行股票受到打擊,馬上回過頭來推高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價格,最終引發包括英國財政部長在內的政府官員利用內幕在高點大量拋售股票,從而使得南海公司的股票價格從每股775英鎊一直下跌到290英鎊。

內幕交易醜聞暴露後,當時從中賺取90萬英鎊鉅額利潤的英國財政部長鋃鐺入獄,卻害苦了那些毫不知情的投資者,其中就包括牛頓,他在這次股票投資中損失超過2萬英鎊。所以後來牛頓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能夠計算星球的運動,卻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

當然,在南海泡沫中受損失最大的還是英國政府的信用,從此以後整整100年間,英國沒有發行過一隻股票,因為老百姓已經不相信政府了,這時候無論發行什麼股票也沒有人買。

巴菲特在這裡引用這個案例,是為了說明他總結出來的“牛頓第四定律”。巴菲特認為,從總體上看,股市投資買賣次數的增加會導致投資收益的減少。道理很簡單,每一次買賣股票都會發生相應的佣金支出,雪球會越滾越小。不要小看這一筆筆“小”支出,換個角度看就是一筆非常沉重的負擔,甚至會徹底摧毀你原來的投資收益,反盈為虧。

巴菲特早在20歲時就提出過這樣一個命題。他說,如果你有1美元,每年增值1美元,什麼也不做,20年後的價值能達到70萬美元。相反,如果你每年都把這些股票賣出,然後進行重新投資,20年內一共運作40次,最終得到的價值卻只有萬美元(請注意,美國股票買賣如有盈利需要交納20%的所得稅,而中國股市則不需要,所以這種計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在中國是有差別的)。

因此,巴菲特指出,投資者一定要有定性,不要頻繁買賣股票,否則本該賺到的大錢也會變成小錢,甚至賠本賺吆喝。【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訣】“牛頓第四運動定律”是巴菲特成為全球首富的原因之一。他認為,股票買賣太頻繁會大大降低收益,所以選股前要求要高,買入後就長期持股不動。這樣不至於破壞情緒,從而避免股票頻繁買進賣出,減少該得的收益。

價值投資需要沉住氣

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主要是反映我們把股票市場當作財富重新分配的中心,而錢通常由積極分子手中流到有耐性的投資者手中(我嘴巴可能閉得不夠緊。我認為最近幾件事情顯示出,許多躺著賺錢的人遭到了許多攻擊,因為他們好像沒做什麼事就使得本身的財富暴漲;與此同時,過去那些積極活躍的有錢人,如房地產大亨、企業購併家與石油鑽探大亨等,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財產一點一滴地縮水)。

——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認為,股市越跌就越是投資好時機,因為所謂價值投資,本身就需要投資者能夠沉得住氣。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1年年報致股東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