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舉行了一次飛行會議,會上討論了以後的作戰方案。在談到原來的計劃時,我提請大家考慮:是否可以讓那些在平行路線上追擊我們的或向西面戰略要地急趕的周部(指薛嶽所轄周渾元第八縱隊——引者注)和其他敵軍超過我們,我們自己在他們背後轉向北方,與二軍團建立聯絡。我們依靠二軍團的根據地,再加上賀龍和蕭克的部隊,就可以在廣闊的區域向敵人進攻,並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帶建立一大片蘇區。
第六部分:長征途中毛澤東在“飛行會議”中重新崛起 2
李德把自己的意見說得很清楚,那就是堅持早在瑞金時定下的路線,與賀龍、蕭克部隊會師,依靠“二軍團的根據地”即賀龍根據地,新創湘黔川蘇區。
李德的意圖正是蔣介石所洞悉的。蔣介石正布好“口袋”,等待李德率紅軍鑽進去,再來一次“湘江之役”。如果照李德的意見去辦,等待紅軍的將是覆滅的命運。
毛澤東打破了自寧都會議以來的沉默,兩年多以來頭一回參與軍事決策,堅決反對李德的意見。毛澤東要求改變紅軍前進的路線,放棄與賀、蕭部隊會師的原計劃,改為進軍貴州。毛澤東還是用他的“擇弱軍打”的戰略,因為貴州軍閥王家烈的部隊號稱“雙槍兵”(另一“槍”是煙槍,即鴉片槍),是不經打的“豆腐兵”。
在李德的《中國紀事》中,這樣寫及:
毛澤東又粗暴地拒絕了這個建議(指上文中李德的建議——引者注),堅持繼續向西進軍,進入貴州內地。這次他不僅得到洛甫和王稼祥的支援,而且還得到了當時就準備轉向“中央三人小組”一邊的周恩來的支援。因此毛的建議被透過了。他乘此機會以談話的方式第一次表達了他的想法,即應該放棄在長江以南同二軍團一起建立蘇區的意圖……
毛澤東“第一次表達了他的想法”,馬上得到了多數的支援——內中特別是“三人團”之一的周恩來的支援。毛澤東第一次戰勝了李德——他的建議“被透過了”,而李德的建議遭到否定。毛澤東和李德看來要互相換位,毛澤東的威信在劇升,李德的威信在劇降,轉折點便是湘江之戰。以中共的“上級”自居的李德,在自己的建議遭到否定之後,滿肚子的氣惱。他對毛澤東表達自己想法的談話,露出不屑的神態:“我很費勁地聽了這個談話,好像過早地走開了。”會後,李德向周恩來和博古打聽他離席後的會議情況。李德十分驚訝,周恩來明確贊同毛澤東的意見;博古則說先入貴州再北上,求得和二、六軍團會師。李德的《中國紀事》中是這麼寫的:
我請周恩來給我講一講詳細情況,他顯得有些激動,雖然他往常總是很鎮定自若的。他說,中央紅軍需要休整,很可能在貴州進行,因為那裡敵人的兵力比較薄弱。博古認為,從貴州出發可以一直向北,在那裡才真正有可能遇到很小的抵抗。
李德已經顯得孤立,“三人團”已經產生明顯的分歧。
關於毛澤東在通道會議上的發言,除了李德在回憶錄中提及的幾筆之外,另一個間接的佐證,則是羅明的回憶。羅明曾因所謂“羅明路線”,一時成了中央蘇區的“名人”。在受到“徹底批判”之後,參加長征,在葉劍英為司令員的軍委縱隊的政治部當一名宣傳員兼聯絡員。所謂“聯絡員”,也就是聯絡、收容掉隊的戰士。從一位省委書記降至“聯絡員”,正是“大批判”的後果。羅明到達通道縣時,曾去看望毛澤東,並順便想從傅連暲那裡拿點急用的藥品。羅明記得,毛澤東住的地方,像學校,也像教堂,不像住家房舍。他來到那裡,正巧,傅連暲給毛澤東打完針藥。毛澤東見到老朋友羅明,很高興要跟他聊聊。不過,這時張聞天正在毛澤東那裡談工作,毛澤東要羅明稍等。於是,羅明和傅連暲坐到大廳外的石板上,毛澤東跟張聞天在大廳裡的談話,羅明聽得見。後來,據羅明回憶,毛澤東當時對張聞天說:“我們突破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受到了嚴重的損失,無論如何不能照原計劃去湘西與二、六軍團會合了,因為敵人已調集了三四十萬兵力,部署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企圖消滅我們。我主張現在應堅決向敵人兵力比較薄弱的貴州前進,才能挽救危機,爭取主動,開闢北上抗日的道路……”羅明:《關於通道轉兵一些情況的回憶》,《中共黨史資料》,第九輯。羅明後來在一九三五年二月婁山關戰鬥中負重傷,不得不與妻子留在貴州,後往廣東梅縣,由那裡去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當教員。新中國成立後,羅明擔任華南大學校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在歷史的長河中,通道“飛行會議”一閃而逝。然而,這次“飛行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