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一路領跑、橫掃千軍,幾乎無一落空。
於是,金球獎的得獎名單就形成了這樣令人哭笑不得的局面:“追夢女郎”成為最大贏家,收穫三座獎盃;“女王”的兩座重要獎盃緊隨其後;“通天塔”、“無間行者”、“穿普拉達的女王”、“當幸福來敲門”、“波拉特”各自收穫了一座獎盃;更搞笑的是,就最佳電影配樂、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動畫、最佳外語片的得獎者也全部都不同。
如此奇景,將分蛋糕的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同時也徹底讓金球獎的得獎名單淪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所以,除了“追夢女郎”之外,居然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收穫更多的肯定?收穫了最佳編劇和最佳女主角的“女王”卻在最佳影片爭奪中輸給了“通天塔”?拿下了最佳導演的“無間行者”居然錯過了最佳編劇以及一系列演技獎項?“通天塔”成功問鼎大獎之餘,卻在其他部分全面淪陷,那麼它的勝出到底憑藉的是什麼,導演,演員,劇本,剪輯,配樂,攝影,還是……?
更重要的是,就是這樣一個雜亂無章、哭笑不得、亂作一團的得獎名單,居然有人準確預測到了結果?這完全就是天方夜譚!無數個問號在腦袋瘋狂冒出,除了暗箱操作之外,根本找不到任何理由來解釋。
亂了,徹底亂了,這頓時把金球獎推到了一個進退維谷的尷尬處境。
縱覽今年的頒獎季,“狂暴之路”在口碑和唿聲方面可以說是一騎絕塵,關注程度更是絕對強勢,無人能敵;但“通天塔”和“無間行者”的業內討論聲卻始終居高不下,與媒體、觀眾的熱度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格局;“女王”、“陽光小美女”、“潘神的迷宮”在一旁伺機而動,專業影評人的肯定不斷添磚加瓦;“追夢女郎”爆冷殺出,強勢崛起的勢頭甚至超過了一眾競爭對手,恍惚之間已經成為了今年的頭號種子;“醜聞紀事”、“身為人母”、“穿普拉達的女王”、“硫磺島來信”、“父輩的旗幟”、“當幸福來敲門”等作品虎視眈眈,學院公關出現的頻率正在逐漸走高;“迴歸”、“竊聽風暴”以外語片的身份表現強勢,展現出了衝擊最佳影片提名的雄心壯志……
一片亂局之中,似乎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夠展現出唿風喚雨的強勢,這也使得各大頒獎典禮的走勢吸引了更多矚目,因為每一個獎項的頒發,就代表這個群體的支援他們不僅僅將代表業內專業人士的觀點,同時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擁有投票權的學院成員,得獎結果讓人們可以窺探到頒獎季的風向走勢。
事實上,截止到金球獎為止,頒獎季已經過半,風向的確呈現出了一定的輪廓。
“狂暴之路”聲勢震天,幾乎橫掃了所有提名,包括了三大風向標的美國國家評論協會、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和金球獎,就連影評人協會的三大重鎮洛杉磯、紐約和芝加哥也成功收穫提名,強勢表現無人能敵,即使是“無間行者”和“通天塔”也沒有做到。頭號種子選手的名號當之無愧,但奇妙的地方就在這裡:除了紐約影評人協會之外,“狂暴之路”在其他重鎮全部落馬。
作為美國史最悠久的影評人協會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的權威和地位毋庸置疑,他們一直標榜著自身的優越性和純粹性,雖然他們的得獎結果對奧斯卡來說有著重要指向作用,但他們更加自豪的是,他們擁有比奧斯卡學院更加高階的口味,1935年協會成立的理由之一就是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有時候是有問題的這也是東西兩岸藝術品位分歧的最早來源之一。
在紐約影評人協會獎的史上,有過無數輝煌瞬間,他們選擇了“公民凱恩”,而不是“青山翠谷”;他們嘉獎了“發條橙”,而不是“法國販毒網”;他們肯定了“好傢伙”,而不是“與狼共舞”。更重要的是,他們曾經慧眼識珠地肯定了那些至今被奧斯卡忽略的電影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斯坦利…庫布里克、英格瑪…伯格曼(ingmar…bergman),還有馬丁…斯科西斯。所以,紐約影評人協會獎一直被認為是最有品味也最專業的電影獎項。
現在,“狂暴之路”又一次面臨著這樣的局面:它受到了紐約的肯定,卻遭遇到了其他人的忽視。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選擇了“硫磺島來信”,跌破了所有人眼鏡,他們對克林特的厚愛再次展現了出來;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選擇了“無間行者”,肯定了馬丁對這部商業電影的解讀和詮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也選擇了“無間行者”,這也是電影唿聲驟起的根本原因,作為奧斯卡的大本營,該協會的得獎走勢往往預示了大部分學員評委的觀點和態度;芝加哥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