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在劉東舍利元光觀察之下的楚莊王墓葬,比秦公一號大墓還要宏偉。單是中央的槨室,長度就達到了90米,寬度也有75米,高度將近20米,其面積便達到了6700平方米,比整個秦公一號大墓還要大,是著名的曾侯乙墓的30倍。
除了正中央的槨室之外,周圍四條墓道兩側還分佈著8個耳室,其中最大的兩個耳室,位於南側的那條最長的墓道,面積加在一起達到800平方。而8個耳室中最小的一個也有兩百平以上。
另外,這座位於地下35米,並且被高度近兩百米,混合著石頭、沙碩和泥土的沉重混合土層覆蓋,歷經兩千五百年風雨滄桑卻並沒有被壓垮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座浩大的楚莊王墓葬,並不是單純的像其他先秦古墓一樣的木槨,而是跟始皇陵一樣的石槨。
這座加上墓道、耳室,總面積達到1萬多平米超豪華墓葬,整個槨室的底板、牆板、蓋板共7500多根巨型長方木鋪墊壘迭而成,使用成材楠木達25000多立方米。所有的楠木槨板之間用石灰、粘土和糯米混合起來的‘三合土’連線。
而楠木槨板的四壁周圍則是用高和寬超過五十公分,長度達到兩米,重量將近三噸的石塊壘砌,而且這樣壘砌的石塊整整有三層,但是兩層岩石的厚度就超過了150公分。
除了底部之外,槨室底板下面也有兩層同樣的大石條,不過這些石條的長度達到了15米,但是一塊這樣石條的重量就達到了15噸,幾乎不比埃及胡夫金字塔差,也不知道在先秦時期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是怎麼把這些沉重的石條安放到墓室底部的。
而且這還不是最誇張的,真正充當蓋板的三層石條更為沉重,特別是最外圍的一層,長度和寬度,更為驚人,幾乎每一塊的重量都不下於20噸,劉東簡單的輸了一下,像這樣長十米,寬度達到八十公分的沉重石條就有500多根,真不知道當時楚莊王到底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來琢磨這些巨大的石塊。
當然除了這些木槨和巨石條之外,在外面特別是墓室頂部還覆蓋了三層竹蓆,竹蓆上面,則有多達三米的青膏泥,同樣墓室地下的青膏泥也有三米,不過墓室四壁的青膏泥超過六米,真是太厚了。也許只有秦始皇的陵墓才比這裡更誇張。
另外,為了更充分的防潮,在竹蓆、巨石條和最裡面的槨板之間都放著厚厚的木炭。
也正是憑藉著這樣堅固到極處的墓室,才保證了宏大的楚莊王頂住了頭頂將近兩百米的沉重封土。(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腸題湊
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腸題湊
…………當然最中央的槨室內部也被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墓室,相隔的牆壁也成了支撐整個墓室的主體。
而且在楚莊王的墓葬裡面也體現出了‘前朝後寢’的格局。儘管裡面放置的數量眾多的陪葬品基本上都已經被黎叔他們盜掘一空,不過劉東仍然能夠從剩餘的墓室壁畫,以及殘缺的陶器、玉器的殘留中看出中室屬於主人的朝議、會客廳,面積達到了八百多平。而兩側應該屬於歌舞和宴飲的地方,在這裡仍然能夠看到一些樂器,以及一些木器和陶器的人俑。
而除了這三個墓室之外,邊上還有車馬陪葬室,而且這個車馬室不是一個而是三個,楚莊王愛馬,甚至不惜以士大夫之禮藏馬的記載並不是空穴來風。在三座車馬陪葬室內,仍然還有不少殘存的車馬器,以及一些玉器和殘損的青銅器。
除了這些陪葬側室之外,後面的主要是擺放楚莊王棺槨的後室,以及擺放殉葬者棺槨的側室。
看到這裡,劉東才忍不住咧了咧嘴,心中把已經黃泉做鬼的黎叔又罵了個半死,因為在楚莊王槨室內部散落著大量長度達到六七米,重量超過三百公斤的實心柏木條。所有的柏木加在一起超過兩萬根。
而這些柏木就是先秦時期最高階的葬具,同時也是漢代王孫貴族最為流行的葬具‘黃腸題湊’。
“題湊”是一種葬式,始於上古,多見於漢代。漢以後很少再用。 黃腸題湊:西漢帝王陵寢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黃腸題湊”一名最初見於《漢書?霍光傳》中。根據漢代的禮制。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金縷玉衣等同屬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經朝廷特賜,個別勳臣貴戚也可使用。
而國內發掘至今最為有名的‘黃腸題湊’便是1974年在京城大葆臺發掘的兩座西漢燕王劉旦或廣陽頃王劉建和王后的墓葬。
其中一號墓儲存較好,這座墓的題湊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