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這樣的例子。
自從林鴻第一次中毒之後,他就開始有意無意地關注這方面的內容。
尤其是,上次愚人節音樂病毒,竟然讓sam協會的其他成員都中招了,這點對林鴻的衝擊尤其大。
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決定深入研究這種在本質上有點邪惡的技術。
實際上,病毒在最初的時候,並不是用於破壞的,只不過是貝爾實驗室中三個年輕工程師所編寫的一個名為“核心大戰”的遊戲。
那個遊戲本身就是模仿大自然而編寫的,兩方進行對壘,剛開始都只有一個點,然後對周維的東西進行吞噬和複製,誰將包括對手在內的所有資源吞噬完畢,誰就取得勝利。
後來,經過計算機工程師們的不斷最佳化和擴充套件,計算機病毒的技術徹底被開啟了。
駭客們喜歡這種東西,因為它更能體現自己的技術,也更有意思。
寫一個病毒,就好像創造一個新的物種一樣,讓他們有一種充當造物主的成就感。
在計算機病毒裡面,有一種特殊的病毒叫做蠕蟲。
蠕蟲和普通病毒的區別在於它具備網路特性,能夠自主地在網路上進行傳播。並且,蠕蟲可以自主獨立存在,不需要附加在其他程式內,也不用別人去手動執行,這些事情,它自己都可以搞定。
相比起普通的病毒,蠕蟲更接近於一個有機生命體。
最初的蠕蟲,是計算機工程師們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而發明的輔助工具。設計目的是當網路空閒時,程式就在計算機間“遊蕩”,並不會帶來任何損害。當有機器負荷過重時,該程式可以從空閒計算機“借取資源”而達到網路的負載平衡。
不過,在1988年,這一情況有了改變。
在mei國康乃爾大學,有一個讀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名叫羅伯特*莫里斯,他為了求證計算機程式能否在不同的計算機之間自我複製傳播,就寫了一段試驗程式。
為了程式能順利進入另一臺計算機,他寫了一段破解使用者口令的程式碼。
1988年11月2日早上5點,這段被稱為“”(蠕蟲)的程式開始了它的旅行,它果然沒有辜負莫里斯的期望:它爬進了幾千臺電腦,讓它們宕機,並造成了經濟損失高達9600萬美元的記錄。
兩年後,莫里斯因為製造了“莫里斯”蠕蟲,被紐約地方法律判處了三年緩刑,罰款一萬美金,義務為新區服務400小時。
莫里斯事件震驚了美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
而比事件影響更大、更深遠的是:駭客從此真正變黑,駭客倫理失去約束,駭客傳統開始中斷。而且,計算機病毒從此正式登上計算機的歷史舞臺。
林鴻是在一本計算機雜誌上讀到這個故事的。
這個故事,讓他產生了一個靈感,正好可以解決他這幾天來一直在構思的一件事。
由於關於特斯拉的資訊基本都被mei國政fǔ給封存起來了,於是林鴻決定透過駭客技術來蒐集這方面的情報。
他相信,隨著現在計算機的普及,肯定在某臺政fǔ機構的計算機的硬碟中,存放著有關特斯拉的詳細檔案。
可是,具體在哪一臺計算機中他卻無能為力。
網路上現在存在著這麼多計算機,他不可能一臺一臺入侵過去。
而“莫里斯蠕蟲”卻給了他一個靈感——他決定也編寫一條“特斯拉蠕蟲”,用於專門蒐集有關他的情報。
林鴻從凱文那兒得知,mei國政fǔ情報機構或者軍方,使用的計算機系統大部分都是vaxvms系列。所以,他決定編寫一個只針對vaxvms平臺的蠕蟲,這樣對大眾社會所造成的影響也會比較小。
林鴻仔細分析了莫里斯蠕蟲,覺得有很多地方可以改進。
例如,莫里斯蠕蟲會造成計算機故障,而林鴻卻不願意引起別人的注意。
他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蒐集情報,當然是“偷偷地進村,打槍的不要”。所以,他得讓蠕蟲在同一臺計算機上有排他性質,也就是說,當這臺計算機上存在著蠕蟲的時候,就不用再繼續自我複製,否則可能會造成佔用太多資源而影響到計算機的正常工作。
其次,因為是蒐集情報,所以找到的內容必須得傳送出來。
最常見的方式自然是使用電子郵件。
但是這種方式容易被人追蹤到,一旦被人追蹤到電子郵件伺服器,很容易就會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