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林鴻本身擁有一臺蘋果計算機的緣故,他對文中關於蘋果公司天才駭客沃茲尼亞克的描述看得尤其仔細。他這時才瞭解到,原來蘋果計算機是沃茲尼亞克一手創造出來的,從APPLE…I到APPLE…II,甚至連那本紅皮書都是他親自撰寫的。
林鴻的閱讀速度很快,兩百來頁的英文書籍,他在午夜來臨之前就已經看完。書中這些駭客大師的事蹟,無一不對他有著莫大的吸引和『激』勵。
看完之後,他便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首先是那些早期駭客們所提出的駭客lun理。
“對計算機的訪問應該是不受限制的,完全的任何人都有動手嘗試的權利”
“所有的資訊都應該可以自由獲取。”
“不『迷』信權威——促進分權”
“你可以在計算機上創造藝術與美。”
“計算機技術可以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
這些駭客lun理,影響了此後一代又一代的駭客,他們紛紛以這些lun理為自己的準則,約束著自己的行為,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信仰,併為之奮鬥一生。
不過,在這本書的後面,林鴻從最後一個章節《最後一名真正的駭客》也看出了作者的一些對現在那些駭客的一些無奈。
隨著時間的流逝,
隨著時代的發展,早期的駭客開始逐漸有了變化,早期的那些駭客也逐漸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一些堅持傳統的老駭客拒絕這種變化,認為他們背叛了駭客的『精』神,不再承認對方是一名真正的駭客。
例如蘋果公司和微軟公司的創始人,他們開始將技術商業化,開始用這些來賺錢,開始反對複製,對技術成果進行收費,賣錢……
駭客傳統『精』神當中,“免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同時這也是駭客們的重要分歧所在。
純粹的駭客將自己所創造的作品免費上傳到網路上,讓大家下載使用,越多人使用他們的作品他們越高興。他們認為,“共享、開放和分權”這才是駭客的真正『精』髓所在。
這本書寫於1983年,現在是1991年,已經過去八年時間,在日新月異的計算機領域,很多事情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駭客的含義也有了變化。
林鴻想起馬修跟他說過的話,現在的駭客,逐漸轉向了計算機軟體和網路領域,硬體方面的駭客已經極少,這可能是因為現在的計算機制造工藝已經越來越標準化、複雜化。
看完這本書之後,林鴻並沒有接著繼續看其他兩本,而是轉而開始研究他今天新買的那個德州儀器生產的TI…82型計算器。
之前林鴻只是大略地看了一下,現在才認真研究。他按照說明手冊,將這個計算器很快就玩熟了。
這個計算器,附帶有一本厚厚的說明手冊,除了簡單的『操』作說明,大部分都是關於技術方面的參考資料。林鴻最喜歡這種技術類的手冊。
這個是一個圖形計算器,不但可以完成普通科學計算器完成的功能,還可以用它來畫圖。
並且這是一個可程式設計的計算器,在它內部,還內建了一種被稱為“TI…BASIC”的程式語言,林鴻稍微看了一下,是BASIC的一個衍生版本,將一些功能給去掉了,增加了一些內建的畫圖函式可供呼叫。
厚厚的說明手冊中有指出,這個計算器還可以支援“彙編程式”。使用者可以先在計算機中設計好“彙編程式”並將其編譯為機器碼,然後再使用資料線傳輸到快閃記憶體中,便可以執行這個程式。
它的快閃記憶體有512KB;其中,使用者可以使用其中的160KB作為儲存資料的地方,就相當於是計算機中的磁碟。
另外,還有一個32KB的RAM(隨機儲存器),使用者可以使用其中的24KB,用來執行自己編寫的程式。
單『色』的液晶顯示屏是96x64畫素的,可正常顯示8行字母或數字,每行最多16個字元。在顯示屏的下方,有著多達十排按鍵。
但是,林鴻在手冊中看到,雖然這個計算器的配置比自己的那臺蘋果計算機要高,但是卻沒有那麼靈活,裡面對很多東西都進行了限制,支援的指令也只有有限的一些,主要是和數學運算有關的一些功能。
並且,裡面內建的程式設計功能,大部分都只侷限在文字介面,只有少數幾個內建的圖形函式可以對其進行簡單的程式設計,例如繪製拋物線、統計表格、常見幾何圖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