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掙扎。
文章還舉到了一個著名的人物,前任英愛銀行的董事會主席肖恩。菲茨帕特里克,原本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現在卻不得不宣佈破產。
最後文章的結尾部分寫道:“如果按照最極端的說法,在接下去的6年至7年間,愛爾蘭所有民眾支付的所得稅加在一起,或許才能補償銀行壞賬的損失。這就是這個國家的民眾為他們政府所付出的代價。猶如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號,愛爾蘭雖然宣佈在未來4年內削減150億歐元的開銷,但這只是揚湯止沸,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根據估算整個愛爾蘭銀行業的壞賬高達700億歐元之多,削減開支只不過是一種徒勞和安慰民心的行為。”
這篇文章直觀地向整個世界揭露了目前愛爾蘭民間的現狀,很快就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流傳開。一副末日來臨的描述立刻加重了市場對愛爾蘭的悲觀情緒。
與此同時,一則沒有經過驗證的訊息又開始在國際市場上流傳。訊息的內容是,即便目前國內局勢如此緊張,但是愛爾蘭政府還是不打算接受救援。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強硬地要求愛爾蘭政府提高稅率,但是被愛爾蘭政府毫不猶豫地否決了。
眾所周知的是,利用低稅率吸引海外的直接投資,同時對中小企業進行低稅率的減負政策,使得愛爾蘭成為整個全球資本投資歐洲的橋頭堡,從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愛爾蘭模式”。
但低稅率的政策,很顯然影響了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之前他們就曾經對此頗有微詞。現在趁機讓愛爾蘭調整稅率,原本也無可厚非。但對於愛爾蘭政府來說,失去低稅率不止是意味著它們很難吸引到海外投資,還可能導致現有資金的大量逃離。
雖然訊息沒有辦法證實真偽,但這則訊息非常符合邏輯,因此被市場廣泛地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