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好去問日本人,結果日本人輕描淡寫地解釋道:“就在前一天,他們的老闆看到吉尼斯世界紀錄,歷史上大廈出售的最高價格是六億美元,他們要打破這個紀錄。”
為了打破一個世界紀錄,就要白白再送出二億美元,這種邏輯足以證明日本人不缺錢。
到了1989年,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達到了一個頂峰,這一年的六月,美國七大電影公司之一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被索尼以三十四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極大地震動了美國各界。而後不久,日本製造商三菱以十四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美國國家象徵之一的洛克菲勒中心。
洛克菲勒中心是一個由十九棟商業大樓組成的建築群,佔據了曼哈頓的三個街區,在1987年被美國政府定為“國家歷史地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擁有建築群,也是標誌著現代主義建築、資本主義的地標。
雖然被後起之秀世貿中心的雙子塔搶走了不少風頭,但洛克菲勒中心畢竟存在已久,而且是在大蕭條時代建造,當時為紐約提供了五萬多個工作崗位,比年輕的世貿中心多了很多歷史的底蘊和意義。
這樣一個建築竟然被日本的財團收購,其意義不亞於在國會山豎起了日本國旗,整個美國都在議論,甚至還有人憂心忡忡地說:“日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將自由女神像買走!”
不止是這些標誌性的建築,就連普通的房產日本人也沒放過,畢竟相對於日本的房價,這裡不動產的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
曾經有人統計過,日本東京當時的土地價格加起來,可以買下整個美國,足以見到當時日本的房價有多高。
事實上在後世,不止是在日本,在另外一個國家的首都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這還是在二十年以後,不過一切都和當時的日本十分相像。
唯一不同的是,那個國家的資產泡沫在股市被及早地挑破了,也導致大部分股民財富的大幅縮水。
不過在那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由於土地所有制的不同和大量資本的湧入,房價瘋漲的程度和日本並無兩樣。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土地已經成為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即便是在房價屢創新高的情況下,這個國家的政府也只能咬牙堅持。
這自然苦了一代青年。
閒話不多說,繼續說八十年代的日本。
此時隨著股市的瘋狂上漲,整個日本島都陷入到一個瘋狂之中,人們甚至堅信在日本的股市裡有個不同於國外的、超越經濟規律的東西,而這些東西能夠讓日本股市堅挺不倒,永不下跌。
唯一一直處於清醒地位的日本人群,恐怕只有那些大藏省制定政策的官員了。
在一九八六年,日經225指數期貨在新加坡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
所謂的日經225指數,又稱為日經平均股票價格指數,是由日本經濟新聞推出的東京證券交易所的225個品種的股價指數,這種指數延續時間較長,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為考察日本股票市場股價長期演變及最新變動的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標。
新加坡推出日經指數期貨後,日本和美國也相繼推出了日經指數期貨,不過由於新加坡是第一個推出日經指數期貨的市場,因此交易量和影響力也是最大的一個。
鍾石之所以沒有去購買新加坡的指數期貨,其原因就是期貨這種東西需要時刻觀察,稍有不慎就會爆倉,雖然他現在不怕這種風險,但畢竟不如投到日本股市中這麼讓人放心。他前前後後投了大約一百多億日元到日本股市,在這種只漲不跌的牛市中,可謂是穩坐高臺,只等時機到來。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日本股民、企業家那樣瘋狂,在美國的金融精英眼中,日本的股市早已經超出了正常的牛市範疇,已經大大形成了資產泡沫。
在這種情況下,投行的精英們設計出一種全新的金融衍生品,來到日本大肆拋售,這就是股指期權。
股指期貨和期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引領全球金融變革的美國投行精英們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產生了新的品種,就是股指期權。
這種東西本質上還是一種期權,不過標的物換成了股指期貨。
一般來說,期權有看多、看空兩種,最後對賭的結果分為執行和不執行兩種,而期貨也分為兩種,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四個不同的品種。
而期權的槓桿一般在十到百倍,看標的物品種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期權費,期貨的槓桿也大致如此,如此一來,就產生了高達百倍甚至千倍的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