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堡的李村長在村口迎接紀隊長一行。兩個人過去曾經見過面,彼此都有印象,所以李村長上來就告訴紀隊長,秋山鎮的國軍知道工作隊要來,昨天吆五喝六地先來了一趟,給村民們來個下馬威,說是八路軍也要聽蔣委員長的,讓村民們不要興風作浪。紀隊長囑咐李村長跟他們打交道,一定要小心一些。李村長笑著說,不管咋講,這也是共產黨的邊區,是他國民黨認可的。
李村長帶著工作隊進村。路上紀隊長看見一座青磚瓦房的大院子,沒有一點聲響,幾隻小鳥在緊閉的大門外,飛來飛去地找食兒吃,大院子在周邊土坯房子中間格外顯眼。問李村長這是誰的家,這樣氣派。李村長告訴紀隊長,這是李太平李老先生的家。並介紹說,李老先生好幾年沒回家了,住在秋山鎮,老先生的兒子是國軍的一個官。紀隊長望著那座顯眼的大院子,沒再說什麼。
紀隊長又問李村長現在村裡的情況。李村長介紹說就是村子離國軍駐地太近了,騎上馬兩袋煙工夫就到,他們來了見啥拿啥,不敢打日本,對老百姓卻是兇得很,讓村民們聽國軍話,不然就帶走充做挑工。村民們恨他們,又不敢惹。最近國軍來得更勤了,死盯著糧食,他們來,就是為了糧食的事。李村長見紀隊長面孔嚴肅,忙說請隊長放心,俺們想盡一切辦法,也要給八路軍籌糧。
李村長安排好住宿就走了。彭登科狠狠地瞪著李村長的後影,提醒紀隊長,這人一定是個兩面派,說話辦事太油滑。紀隊長說不要亂下結論,這裡離國民黨頑固派的駐地近,一村之長要是腦子不靈活,那可不好當。
彭登科、蘇貞,還有紀隊長,住在一個姓劉的大娘家裡。大娘有一個兒子,叫大柱,身體粗壯,不愛說話,總是悶頭幹活。小王和另一名工作隊員住在劉家隔壁。
工作隊剛住下,劉大娘就抱著一捆柴,扔到大柱身邊,催促柱子快點燒火起灶,給八路軍長官弄些吃食。大柱繼續修理鋤頭,連頭也沒抬。紀隊長急忙抱起柴,正要走向灶間,被彭登科攔住了,一把搶過柴。彭登科感覺出來,大柱不願意工作隊住他家,劉大娘似乎是因為懼怕工作隊才留下他們住的。彭登科把自己的感覺,悄悄講給紀隊長。紀隊長說劉大娘雖然是我們邊區的群眾,但對我們八路軍還沒有真正的瞭解,這也說明了我們工作隊的重要作用。但彭登科卻有另外看法,他認為得給這些落後村民好好上堂政治課。紀隊長不讓他胡說,要注意紀律,不能著急,要慢慢來。彭登科倒是乖了,嘴上沒言語,但心裡卻不服氣,心想總是慢,比老牛還慢,還怎麼革命?
鄉下(2)
夜幕籠罩著李家堡。除了偶爾一兩聲狗吠,靜得好像在天邊一樣。彭登科把腦袋湊在豆油燈下,藉著微弱的亮光,對照著書本和報紙,開始獨自撰寫宣傳資料。從踏上李家堡的第一腳,他就有預感,在李家堡開展工作,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他要幫助紀隊長做工作。彭登科思想已經有所改變,不再像過去那樣先把自己的觀點亮出來,然後再去做工作。他決定少說多做,要用行動為工作隊做貢獻。彭登科認為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為了讓紀隊長看一看他的工作能力,彭登科決定暗自撰寫宣傳提綱,等把提綱寫好後,做完了工作,他再告訴紀隊長,要給紀隊長一個大大的驚喜。
蘇貞和劉大娘住在一個屋,晚上她出來倒水,看見豆油燈下彭登科奮筆疾書的剪影,蘇貞心想,來到延安的這段時間,彭登科變化很大了,不再像過去那樣毛躁,什麼叫進步,這就叫進步。蘇貞暗自為彭登科高興。
彭登科一連忙乎了三個晚上。紀隊長問他做啥。他只說學習,沒有多說一個字。彭登科能感覺到紀隊長對他的滿意。心想,隊長呀,我後面還會給你一個大驚喜呢。
彭登科寫完宣傳提綱,又認真修改了一遍,他看著非常滿意,就是大石頭,面對他的這個宣傳提綱,都會立刻熱血沸騰起來。於是,那天早上,彭登科拿著提綱,來到村中央,他大聲招呼村民們都過來。村民們不知道是啥事,三三兩兩地圍攏過來。彭登科站在一個土坡的高處,然後胸有成竹地拿出浸透著他多個夜晚心血的宣講稿,樣子彷彿演話劇一樣開始演講起來。又有過往的村民們路過,停下腳步,一臉的茫然。很顯然,彭登科說的話,村民們聽不懂。
彭登科有力地揮動手臂,高聲說道:
“鄉親們,你們不能沉默了,要站起來,要吶喊,你們知道,我們的東三省沒了,華北淪陷了,華東丟失了,整個中國都處在日本鬼子的鐵蹄之下,我們已經是亡國奴了,你們不能再這樣沒有骨氣地活著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