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心腹的主掌沛國不久。
對於袁術極差的印像,以及結合其現實征戰中幾無大勝的經歷,呂布的選擇就很簡單了。“不置可否”算是留些面子地說法,“不作答理”而自身靜觀其變。將自己不屑意思表露出來,只是未直言反對,留了最後一線餘地這就是呂布面對袁術信使最後的態度。
實際上除了自己內部地少數人。袁術再無一人支援。這種情況即使他自己已然“走火入魔”到無可救藥。同樣也會讓他在稍稍清醒之時考慮如何方能使得自己成功機會增大許多。
現今得到親信側面提醒。袁術稍稍一想。確實此說極有道理。無論其餘諸侯們有何態度。只要是在不利於動用大規模軍隊作戰地冬季聽聞此事。他們都不可能第一時間採取措施。而拖延地時候越久。便越有可能“更多地同道中人出現”分擔掉袁術所承受地壓力。
有這個考慮。自己想通地袁術當然不會如平日那般對於諫言之語卻未必能聽得進去態度。
於是。這個本來定為“即刻登基”地大事。也就順勢稍往後延。只等冬季大雪紛飛時刻來臨便是袁述“登基”稱帝之機……
在接下來地兩月時間裡。袁術便在隨著日期臨近。心潮澎湃不已。而劉曄對此並不知曉。只是如往常一般處理大小事務。教導郭淮與劉協二人中度過。
袁紹當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