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奮鬥,讓邵氏集團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電影公司,而是一個越來越大的集團。
就連現在嘉禾的董事長�1�7文淮,都是他曾經的下屬,曾經邵氏電影一手遮天,到現在窮途末路,讓他無比唏噓。
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香港影業。
但是他最佩服的,並不是他對香港,對中國影業做出的貢獻,而是他大力支援大陸希望工程,85年到他去世,一共向慈善公益捐贈了一百億美元以上的資金和物,大陸不知道有多少“逸夫小學。”就在去年,中國/政府將發現的2899號行星命名為“邵意夫星。”
這位老人,當得起他的敬佩。
他也知道,邵氏影業如果他不接收,幾年後物價膨脹,會以四億港元賣與馬來西亞電視臺ASTRO旗下“天映娛樂,”但是,這一次他並沒有降價。
他的心裡,一直有人在叫,談吧,降價吧,這不是一個商人的所作所為,但是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就像他當初願意多捐贈1%稅率給CFF一樣,這一次,他再次愚蠢了一次。
而且,他也知道,邵氏的時代,還遠沒有結束,香港電影95年走到了真正的末路,90年以後,因為香港電影幾乎一統亞太的趨勢,引來了大量臺資,而這些臺資,瘋狂刺激了香港影業,導致影業無節制地膨脹,結果就是誰都以為電影好賺錢,誰都想進來分一杯羹,市場魚龍混雜的現象一年勝過一年,無數老牌影業紛紛倒閉。到了95年,市場徹底崩潰,臺商全面撤資,而此時,邵氏一手掌握的TVB已經到了一種如日中天的地步。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盛極必衰,衰極必盛。邵氏的一生,彷彿道盡了其中五味。
所有人都取下墨鏡,默默鞠了一躬:“邵老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