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小說:地球大劫難 作者:千頃寒

由於海底探測器是一個球狀物,所以它沉到海底總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隨著海水的流動,或是因地勢高低的差別,使它馬不停蹄地運動。這正是肖揚匠心獨具的設計,透過運動讓你產生移步換景的妙趣,同時可有節奏地展示海底最壯觀和神秘的世界。

色彩斑瀾的魚類吸引了“海底軍團”成員的目光。儘管是在海邊長大,海魚也見過不少,但是異域的海底風情還是讓他們大開眼界。

“丁老師,印度洋有那麼多的魚,比我們這裡的品種多多了!”

“不光是多,而且還十分漂亮。”

“它們好有趣呀,一些魚類長著那麼奇異的外表。”成員們紛紛議論著。

“是的。印度洋是魚類資源十分豐富的大洋,世界上最大的海水魚、最小的海水魚和最毒的魚在印度洋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最大的是鯨鯊,體長有十幾米。最小的小蝦虎魚,成年平均長度才僅有厘米。最毒的算是石魚,它背鰭上的刺中間含有很強的毒素,直接接觸往往就能致命。”這種場面總是少不了丁教授的光臨。見大家已連續收看很長時間了,就見縫插針地為新成員介紹一些海洋,特別是印度洋是魚類知識。

“我剛才說,印度洋的魚是最毒的,他們還不相信。”聽了丁教授的講解,阿明更加理直氣壯。

“我們都很喜歡吃海鮮,殊不知有很多的海魚是不能食用的。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毒魚類大約在1200種左右,印度洋也是分佈較廣、較全的大洋。有毒魚類體內的毒素主要分佈在脊柱和魚刺之中,除起防禦功能之外,還可殺死些隱藏在魚鱗中的細菌。”以此為基點,丁教授展開介紹一些同學平時很少接觸的知識。

“那要是遇上這類魚怎麼辦哪?”阿明是“海底軍團”中的活躍分子。

“當然是要避開與它的接觸啦,如果無法迴避,或是不幸被毒魚刺傷,也不要驚慌,可將被刺部位放入熱水中並保持半小時左右。……”

“熱水也能消毒?”沒等丁教授說完,阿明又問道。

“那道不是,熱水是不能清洗掉毒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快毒素的分解速度。不過,這只是個應急的辦法,馬上看醫生是很重要的。”對於自身防護的常識,也是丁教授講解的重要部分,他力圖能表達的更通俗、好記些。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淺海魚類,它們一般都生存在海洋深度沒有超過500米的區域範圍。棲息在海洋500米以下的就是深海魚類。它還可分為兩個區:生活在500—2000米深的海水裡,是次深海區。從2000米再往下,就屬於深海區了。淺海區內陽光燦爛、食物充足、魚類品種多,是人類的主要海產品的產生基地。而在次深海和深海區,來自天空的光線逐級已經被吸收掉,形成深層帶極暗的環境。這裡水溫終年在0℃—2℃ ,且水深每增加10米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要在此生活必須受起數百個大氣壓力的考驗。由於不利的生存條件,深海魚類不論在量的方面,還是在質的方面,都無法與淺海魚類相比。”見同學們沒有疑問了,丁教授便繼續講述。

“高壓、寒冷、微光或是無光的惡劣環境,使得生物的種類大大減少。一些深海魚類長年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為了適應這種條件,有的魚雙眼進化成具有特殊視覺的器官。也有些魚的眼睛變小,甚至退化成沒有眼睛的“盲魚”。” 這些魚類往往長出比自己身體長數倍的須,以此作為在漆黑深海中生存的工具。”雖說同學們大多是在海邊長大的,可青門的海洋必竟只屬於淺海區域,對於海洋深處的瞭解,丁教授覺得有必要多介紹些,使他們對海洋生物有個較為全面的瞭解。

“丁老師,那裡有氧氣嗎?”

“有的。沒有氧氣怎麼生存啊?它們呼吸的氧氣是來源於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因壓力大,氣體溶解度也會加大,因此還是很充足的。”丁教授詳細講解,這的確是讓人疑慮較多之處。

“它們生活的環境那麼惡劣,那魚類都吃些什麼東西?”

“主要是靠“天”吃飯。大洋水面上的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產生初級生物,它們死亡和分解時,會不斷地沉降到侮底,構成深海食物鏈的一部分。淺海動物屍體的沉落,也是重要的來源。當然這些機會比淺海少得多了,所以只要能得到,深海魚類就決不會放過。另外,海底斷裂帶裂縫口的熱水也能帶來部分食物,又構成一部分食物來源。”丁教授很喜歡這種互動的交流方式。

“我覺得印度洋的魚都是怪怪的,有個親戚去東南亞旅遊,他拍回的照片中,我看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