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團去談判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其間往來的信件一直沒有斷,吳岱栂倒沒被招進宮,而是天子基本上只要收到信都會到文宅找吳岱栂聊聊天,有時天子也不是想知道什麼東西,他本身的想法就已經很完成,之所以過來,也許是想尋心裡堅定?每次天子到文府,作陪的必然有文老爺子,哪怕天子對外孫媳婦沒啥想法,也要避諱一些。吳岱栂倒沒想太多,大概是把天子當成了同類?!談判團帶著蠻人並用本朝的訊息回朝,派去駐兵的隊伍也定了下來,天子把四王爺手下的一位驍勇將軍派了去,並像吳岱栂所謂設了一位政委主抓軍心。
邊關的事圓滿解決,吳岱栂便開始忙上了新的東西……商業中心。國庫需要銀子,什麼來錢快,自然便是商業。朝廷投資商業中心,店鋪只租不賣。此事牽扯了很多的部門,不單單是他們說行就可以,兩人把非常完整的計劃弄出來之後,便讓林繼善帶著計劃去找天子。吳岱栂上輩子逛商場的次數加起來一支手就能數全,倒是批發市場之類的地方去的還算多。吳岱栂只是和林繼善提了一些簡單的東西,沒想到林繼善寫出來計劃比吳岱栂預想的還要好,讓吳岱栂感嘆,古人的智慧絕對不能小看。
天子看完之後,便叫來三王爺進行討論,三王爺很看好,叫來牽扯到各位負責人,鋪開京城的地圖,三王爺一眼就相中了幾處可以建商業中心的地點。挑了又挑之後,決定了一處離皇城根不算近,但也不算遠的地方做為商業中心的建設,商業中心共高三層,一層餐點,二層和三層都是賣東西。建築的外形是純古典式,當然也整不出別的樣式,不過商場中心地方設計出一個花樣式的噴泉,只是不知能不能弄出來。
下了決策之後就由三王爺全權處理,三王爺見到吳岱栂的第一句話便是“商業中心的專案以前是不是講過。”
吳岱栂努力了回想很久,無奈的搖頭,他記不得了。
三王爺只是打趣,他賺到錢也是送給皇兄,現下倒也省得他麻煩,不過仍是對林繼善千叮嚀萬囑咐一番,錢一定要看住了,不能再不翼而飛。提到錢,林繼善便想到上任,三王爺冷笑一聲,那位已經被髮配了,只不過不能公開而已,至今查出的貪官數太多,若是公開,百姓怎麼想,怕是會覺得皇上無能。“應該是派去修路了,朝內大大小小的要修的路太多,省得徵徭役。”
“林家和吳村的一幫人不用等到秋後就會被斬,他們算是衝了四弟的眉頭,也算是開國頭一例,不拿他們開刀百姓和商戶怕是會不服。”三王爺在接到四弟準備問斬那些人的信後,非常直白的跟林繼善講。林繼善沉默了很久之後才無奈的點頭,那些人畢竟是親人,哪怕他們脫了林家,但老太太有句話說得沒有錯,血脈是沒有辦法脫去的。
“還請王爺開個恩,到時能不能把林家人的骨灰送進京?”林繼善一臉的誠懇,他能為林家做的,似乎也只有這個了。
“我跟老四講一下,林家的家業多半是會被沒收,此次雖不至於滿門抄斬,但是之前江南林家已有通敵之嫌……”三王爺沒再往下說,林繼善了然的點頭,林家算是完了。
正文 第149章 一四九
商業發展能帶動經濟,農業發展能讓更多的人吃飽,吳岱栂送走家人之後,埋頭寫起屬於他專業的百姓口食計劃,計劃從南到北全都概括進去,涵蓋了很多的內容,像是土地的開墾,管理,分劃等等,之詳細讓看過內容的負責農業的官員大呼可為典籍。在古代,農業可稱之為立國之本,吳岱栂的計劃讓天子大為感激,他能不能坐穩,不是看他攻下多少城池,也不是看他殺了多少貪官,而是能不能讓百姓吃飽。
農業發展的計劃,吳岱栂用了整整近半年的時間才完成,期間他還跑了一次南方,走了很多的村莊,看了很多的農具,回到京城之後,吳岱栂便閉門不出,不論誰到訪都被關之門外,哪怕是天子也不例外。計劃裡,吳岱栂並沒有天馬行空的寫什麼機械化,而是因地制宜的寫出合理化的建議。計劃拿到朝堂上討論時,沒有任何人提出反對,有四縣的例子擺著,大臣就是想跳出來反對,也說不到點子上,關鍵在於,吳岱栂寫得太詳細,大臣們只能閉嘴。為了計劃裡的內容,吳岱栂問天子要了一片試驗田,原本想去南方,天子哪能放人,便在京城外圈了塊地,又勞民傷財的把各地的土質送進京。
京城裡的百姓,最近談論的焦點便是快要建成的商業中心,三層的建築說高不高,卻也算得上獨樹一幟,一樓的透明玻璃,往玻璃裡面看一目瞭然,讓百姓大為驚歎。有一段時間,百姓幾乎天天趴在玻璃窗前往裡看,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