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無力的感覺。
一個人的好意,總是讓人難以拒絕和承受,尤其是趙明瑄的。
“好的,到時候見。”
掛了電話,趙明瑄倒沒有直接開車就走。
他也下車往林立夏之前買水果的攤子走去。
林立夏一大早就買了許多,蘋果,梨啊,香蕉什麼的。
老闆做了比較大的一個生意,又看見衣著不凡的趙明瑄走來,一看就是個能買的主兒。於是熱情地招呼:“先生,想要點什麼?”
趙明瑄也裝作挑著水果的樣子,低著頭邊看邊說道:“哦,想買點水果給對面的福利院的孩子。”
一般去福利院的,都是大學的志願者,有需要時會有一群人簇擁著領導過來慰問。
要麼就是想要抱養孩子的人,還有的,甚至是夜黑風高之時來丟孩子的。
老闆在福利院對面做生意做了十幾年,什麼樣的都見過。
於是熱情地介紹“這水果啊,都是今天剛到的,很新鮮著呢,你看這蘋果,還有火龍果,都是很新鮮,包甜。”老闆在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著。
趙明瑄也是極其認真地樣子,又不經意地說道:“我剛才停車的時候,看到有個年輕人買了許多,也是去孤兒院,不像志願者的樣子。”
做生意的人一向都是能說會道地,又聽見趙明瑄提到了自己認識的人,更是口無遮攔地說開了:“哎呀,你說剛才那個年輕人啊,哎喲,是原來在這孤兒院長大的,從小看著他長大,也就他一個人,還知道回來看看,一個月一次,聽孤兒院的李婆婆講,這孩子啊,一個月工資幾乎都給孤兒院開銷。”
趙明瑄頭也不抬地挑了下眉,“哦”了一聲,“這孤兒院的收益不好麼?”
老闆大大咧咧地擺擺手:“哪有什麼收益,政府貼一點,好心人捐一點,孤兒院的孩子,十個有九個身體不行,哪夠啊。要不然立夏,哦,就是剛才那個年輕人還用得著每個月都往孤兒院送錢,勉強維持罷了。”
趙明瑄裝作挑好的樣子,直起身來,望了眼對面的孤兒院,掏出一疊錢對老闆說:“這幾種,每樣都給我送五十斤給對面的孤兒院。對了,明天再送過去吧。送完為止。”
老闆見厚厚的一疊錢,笑得合不攏嘴:“先生啊,您可真是好人。”
見趙明瑄和和氣氣的樣子,於是壓低了聲音問道:“你是想收養孩子?那就直接進去就行了,辦個手續就成。不過這家孤兒院管得挺嚴的,手續不行的話,花錢也領養不了。”
趙明瑄見老闆以為自己是那種達不到標準卻想要花錢領養孩子的人,也不辯解,只笑著道:“今天先來這看看的,有機會再說。”
老闆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趙明瑄回到車裡,重又戴上墨鏡,這才啟動車子,一反來時不緊不慢地速度,快速地調頭。銀灰色的車子帶著一股凌厲,箭一樣地駛出去。
一進孤兒院,就看到李婆婆跟其他幾個孤兒院的工作人員正在看護著小孩子們吃早飯。這裡的很多孩子都是殘疾的,有的甚至都不能自己吃飯,只能一個一個餵過去。
有的可以自己吃飯卻也吃得滿桌子都是,更別提那些只有幾個月大的嬰兒。整張長長的桌子滿滿坐了兩排能夠自己坐起來的孩子,雖然有大人還有幾個健康的大孩子幫忙,桌上還是一片狼藉。
這是林立夏從小就熟悉的場景,小時候也要幫忙給比自己小的,或者手不能拿的孩子餵飯吃。
林立夏一進門就喊道:“李婆婆,我回來了。”李婆婆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身子微胖,古銅色的臉上總是帶著笑呵呵的笑容,她還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所以脖子上掛著一個十字架。那個十字架,林立夏是從小看到大的。
正懷裡抱著一個嬰兒手拿奶瓶給嬰兒餵奶的李婆婆一見站在門口的立夏就欣喜地笑起來,整張臉如盛開的菊花:“立夏,回來了!我說的,就覺得這孩子今天會回來。”
周圍的幾個人,有的是年輕的剛請來的,有的也是在孤兒院工作了十幾年的,對立夏都很熟悉。
李婆婆把孩子交給了另外一個人,趕緊起身接過林立夏的東西,慈愛地說道:“又買了這麼多水果,你啊,每次回來都買這麼多。自己平時有沒有吃點啊?”
林立夏把水果放在一邊,拿出自己早上帶出門的那個袋子:“除了水果,這次還帶了點書,我一個月才來一次,當然要多買點,也沒多少東西可以給小孩子們。”
見林立夏在另外一張課桌上把書都掏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