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聽過啊,是刀工還是文思豆腐的別稱啊?”
“估計是刀工的境界吧。”
所有廚師都一臉好奇,靠近白小白,望了一眼清水碗中的文思豆腐。
果然切的又細又好,關鍵這豆腐絲著水不彎曲,直而自然,發散開來,如同天女散花一般,非常賞心悅目。
沒有一根豆腐絲有破損,每根豆腐絲,在肉眼看來,簡直就是完美的一致。
“還真別說,這小子的刀工確實沒得挑,說是天女散花也不過分。就是在咱們酒店,這刀工也是數一數二的。”
“確實有兩把刷子,陳總看中的人果然不簡單。”
在場的所有廚師,互相交頭接耳,交流起來。
雖然不知道楊懷忠口中的天女散花。不過對於白小白閉眼切的文思豆腐,所有廚師都不禁給白小白點一百個贊。
就是羅源也是一臉木訥,他掌廚幾十年,‘天女散花’這個詞也是第一次聽到。
至於陳總只會吃,廚師專業術語什麼的,他也是一知半解,於是便問道“老楊,什麼是天女散花?”
楊懷忠娓娓道來“清乾隆年間,揚州僧人文思和尚,非常擅長做齋菜,他的刀工非常厲害,尤其是他創制的獨門秘切豆腐絲,那切豆腐絲,根根細如牛毛,這種細豆腐絲做出的豆腐羹,清新爽嫩,入口柔滑,非常好吃,後人為了紀念這和尚,就把他做的豆腐羹命名為文思豆腐。”
一個廚師聽到這裡,不禁插話道“楊師傅,這文思豆腐的來源吧,和天女散花有什麼關係?”
另一個廚師胃口也被吊起來了,急不可耐道“楊師傅,你別講故事賣關子啊,天女散花和文思豆腐扯在一起,到底有啥關聯?”
所有的廚師包括陳總,胃口都被十足十吊動起來。
楊懷忠不緊不慢繼續道:
“文思和尚切的文思豆腐,不單單是細,而且入水後,豆腐絲能自然散開,錯落有致,但是不彎曲凌亂,非常有規則,散開得就像是一朵漂亮的花似的,所以叫天女散花。”
“這種獨門的切法據說當年文思和尚臨終前,傳給了他座下的兩個徒弟,一個徒弟好吃懶做,學的是半斤八兩,不得要點。另外一個和尚倒是得了真傳,只是後來還俗了,這人下落不明瞭,所以這種獨特的切法大概早就是失傳了,咱們現在雖然也能切文思豆腐,但是和文思和尚的那種天女散花的效果,完全是兩回事!”
一個廚師聽楊懷忠說完,再看了一眼清水碗,不禁感嘆道“誒,楊師傅這麼一說,這小白師傅切的文思豆腐,確實和咱們的不一樣,他這豆腐絲確實在水裡很順直,自然擴散,形成了一朵花似的,這也太奇怪了沒有人為擺設。”
“確實啊,咋回事,這不可能吧?”
“這是湊巧的吧。”
所有廚師又都看了一眼清水碗!那些細如牛毛的豆腐絲,真在水中聚成了一朵花,如清水出芙蓉一般實在好看得很,但是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雖然豪創酒店的廚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不過當廚師多年,有的基本道理他們還是懂的。
像是豆腐絲這種細如牛毛的軟物,放入水裡,多多少少會自然飄蕩彎曲,然而眼前看到的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楊師傅,什麼是天女散花切法,你具體說出來聽聽,我們大夥也長點見識。”有廚師提問道。
楊懷忠坦言道“我這人平常愛看古書,也是偶然在一本廚師古籍上,看到的天女散花切法。那上面沒有具體記載怎麼練習這種切法,只是說這種切法,不靠眼睛和手感,完全是靠第六感,就算是矇眼也能下刀,而且能切得又細又好。總之這種切法很神秘,我也是剛才看到小白師傅切的文思豆腐效果,這才想起來。”
陳總疑惑問站在旁邊,全程一言不發的白小白。
“白老闆,你真的會失傳的天女散花切法?”
這話問的白小白那叫一個滿頭瀑布汗,他哪裡懂得【天女散花】切法這玩意兒。
切文思豆腐是白小白小時候,跟他老爸學的,當時之所以會學這門手藝活,純粹是當時覺得能把豆腐絲切非常有挑戰性,後來就慢慢練習上癮了。
別的同齡人週末玩遊戲,白小白卻是練習刀工,在17歲那會他就能切文思豆腐,19歲就能閉眼切文思豆腐,自打那以後,每一次切出來的效果幾乎又穩又好。
今天切文思豆腐,完全是把平常學的秀出來而已。
不過白小白也發現他今天切出來的文思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