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犛牛是自然界中最吃苦耐勞的牛,經過長期馴化鍛鍊,它們具有超級強的抗寒本領和耐飢能力,善長走山峰險路和沼澤地,並能避開陷阱擇路而行。
王博聳聳肩說沒問題,他其實所擔心的是,當這些犛牛感受到牧場之心之後,怎麼還會跑去山上生活?
他現在要擔心的還是白犛牛的生存問題,為了運輸它們,這些運輸車路上不斷加冰塊,不斷降溫,這才將它們送到。
而秋季紐西蘭的平均溫度有二十攝氏度,對於白犛牛來說,這溫度太高了!
王博指望的是牧場之心,這顆牧場之心已經有三級了,他相信能對白犛牛進行一些品系改變,讓它們適應這裡的氣候。
實在適應不了,那也沒問題,旁邊有湖,讓白犛牛們學水牛,泡在水裡好了。
開啟鐵籠,一頭頭白犛牛被放了出來。
這些白犛牛全身被毛純白,密長且豐厚,只是生活中沾染雜物髒東西的原因,它們身上的毛變成了淡黃色甚至棕色,看起來有點醜。
刨去髒兮兮的皮毛,白犛牛給王博的印象就是強壯!特別強壯!
這些犛牛的頭部粗糙結實,眼大有神,有的長著粗長的角,角型向外上方或向後上方呈現月牙形伸出,角輪明顯,角尖鋒利。
站到地上,它們下意識的甩甩頭,遠處正在觀望的一群波爾山羊立馬轉身逃跑,彎刀般的牛角給了它們很大壓力。
除了牛角,犛牛的身軀也有很大的震懾力,公牛的前軀很發達,胸寬而深,有著高高隆起的耆甲,後軀較前軀弱一些,四肢粗短,結實有力。
這樣,看著白犛牛,很容易想起那些健美運動員:肌肉發達、上肢線條誇張、下肢線條柔和,整體充滿爆發力的感覺。
站到草地上之後,它們顧不上吃草喝水,先邁開四肢小步奔跑起來,後面有兩輛車運送的是犛牛犢,落地後幾隻牛犢四肢發軟,直接跪在了地上,好一會才站起來。
不過緩過來之後,這些牛犢開始展現恐怖的活力,撒著蹄子四處跑啊!
成牛們在發洩過精力之後就安靜下來,它們先去湖邊喝了些水,然後開始採食。
犛牛的嘴唇比西門塔爾牛等專門選育出來的肉牛來說,要圓而薄的多,這樣採食很靈活。
此外雖然看起來老實,但犛牛的運動能力強於其他牛不知道多少倍,利木贊牛和西門塔爾牛和它們簡直沒法比。
白色的牛群在牧場裡移動著,它們在尋找最佳的棲息場所,所以移動速度很快,在牧場裡掀起了一陣風煙。
倫納德將一本犛牛養殖書遞給王博,裡面還有很多光碟,他說這都是中國犛牛養殖專家們的傑作,可以幫助他給犛牛迅速增肥,畢竟這玩意兒現在專門用來吃肉的。
(未完待續。)
520。朕不要(1/5)
雖然犛牛擁有高原之舟的美譽,可是隨著汽車飛機的普遍,犛牛的運輸作用已經被取代了,現在犛牛存在的最大作用就是提供肉食、牛奶和牛皮牛毛等。
說起來這有點殘忍,但這就是現實,犟牛俱樂部引進白犛牛,目的便是食用。
不過王博引進白犛牛不光是要做食用,很大一部分目的也是為將來的旅遊業進行服務。
他曾經想過,如果自己開發南阿爾卑斯山為旅遊地,那麼以遊客的體質,很難攜帶行李來爬山,這樣出租白犛牛,讓犛牛負責揹負行李登山不是很不錯的想法嗎?
犛牛的運輸用途雖然被取代了,但它們依然是翻山越嶺駝運貨物的最好牲口。
這種大牲口能在海拔3000多米、最高可爬到6000多米進行工作,吃苦耐勞,能爬山、能走冰雪地,哪怕是在氣溫低到攝氏零下30多度的高寒冰山雪原上,它馱著200多斤重的貨物,也可以連續跋涉近30天。
一路上履冰臥雪,風餐露宿,即使雪霜蓋身、冰凌結體,依然泰然自若,精神抖擻,昂首闊步向前挺進。
所以,使用白犛牛在南阿爾卑斯山上運輸東西必然沒問題。
倫納德對這方面沒有了解,他還在給王博介紹白犛牛的食用特色:“相信我,夥計,犛牛肉細嫩味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礦物質豐富的特點,是純天然保健綠色食品,如果你可以成功養殖,那以後出產的牛肉肯定會供不應求。”
這點倒是真的,如果不是犛牛的生活環境要求太高、生長速度太慢,犛牛肉更適合做人類食物。
白犛牛肉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