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2 / 4)

小說:我是大導演 作者:一意孤行

來了,笑著對李小樂伸出了雙手:

“李導演,不管我姓什麼,我希望將來有一天我們能在電影上共有合作的機會。”

“恩,一定。”李小樂伸出手緊緊地握了握,他知道譚遁說“將來”這個詞的意思,他現在水平就算知道他是誰又有什麼意義呢?等到自己真正能達到與他相當的高度時候,那才是真正結識他的時候。

看著譚遁的背影,李小樂心裡也感覺到即是可惜,又是興奮,感覺到自己胸口熾熱的感覺在沸騰著,將來如果能和這樣真正的影視界的頂尖人物一起共同創造出那些偉大的電影,那該是件多麼美妙的事情。

等著吧……總有一天他能聚集這些內地那些最好的電影人,創作出一部震動世界的作品。

***

後期整理完畢之後,李小樂按照韓三品的要求,在中影的放映室裡好好看了遍正片,結果韓三品與韓曉理兩位大小韓總,從一開的正經嚴肅,在看到105分鐘結束之後,卻已經開懷笑到臉都發疼了。

當然,學院派出身的韓曉理笑完之後,卻還是批評了李小樂的不足:“你這電影劇情不錯,可拍得太亂了,太多模仿蓋·裡奇與昆汀·塔倫蒂諾痕跡,配樂也太雜亂了……”

“我覺得很不錯。”韓三品倒是笑著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手法相當創新,我們這些老古董看不習慣也正常,現在市場是需要一些新的東西,老百姓喜歡就行了。”

韓三品的標準顯然很簡單,這105分鐘好笑不好笑?只要是好笑目的就達到了,現在的中國電影就像是奄奄一息的老人,你別說什麼讓他心平氣和好好養病,能給他根菸讓他打起精神就不錯了。

韓三品點頭,讓李小樂心裡的石頭就下落地了,在中國拍電影最怕的鬼門關,電影局與廣電局的兩道稽核,如果自己沒有韓三品作為出品人,這種新穎的喜劇只怕又要被剪輯很多情節才能上映。

接下來李小樂就要開始專心思考上映的問題了,為什麼他要等到2002年才回中國拍電影,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在這年的6月份,國家廣電總局和文化部倆和下發了第1519號檔案《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節》,在全國23個省市建立了第一批31條院線。總計影院1019座,1834塊銀幕。

這其中對於電影製作人,最重要的一個東西出現了叫做“影院售票系統電腦聯網”,沒這個東西內地電影票房基本真正受益最多隻有五成。

這其中有什麼貓膩呢?

因為以前的電影院全部都是由自己做帳,票房多少,受益多少都跟一般的酒店飯館一樣自己說了算,很一部電影賣了10萬的票,他報上去只有5萬票房,而剩下的5萬票房就變成了影院灰色收入。

而影院多半都是國營機構,沒有人會去查。

而實施了院線制以後,影院就變成了聯網的電腦系統賣票,電腦系統出的每張電影票本身就變成了發票,電影票房就能實現大部分真實上繳了。

那可能有人會問了,為什麼以前無論是姜聞的《眼光燦爛的日子》還是張一謀的《紅高粱都能取得4000多萬的票房呢?

原因很簡單,那時候制度是叫自制自播自買,電影院是承包制,上層企業自己下達任務,觀眾都是由上層機構組織的,很少自行買票進電影院看電影的,屬於“行政票房”。

比如某某鋼鐵廠由文化局下達批文要求職工組織看《紅高粱》,鋼鐵廠直接向電影廠按觀看職工人數交款,這種票房自然是不會低了,說白了是國家扶持。

90年代後期這種制度已經被逐漸廢除,所有這幾年來電影投資人們忽然發覺自己連成本收不回來。

很多電影愛好者肯定都幻想過,回到90年代拍什麼電影在國內取得過億票房,實際上極為天真,因為這個難度是遠遠超過在2010之後獲得10億票房的。

韓三品業很好奇,李小樂這位在韓國創造了商業電影奇蹟的小導演,究竟想用什麼方法在內地去營銷這部電影呢?

第206章 第206場 前期的試映

“像《英雄》那樣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我們是做不到的。”韓三品第一句話就交底了。

“明白,我也沒打算那麼做,我們也沒有演員能像李聯傑那樣,登上《時代週刊》亞洲版的封面。”李小樂笑道。

“你這片子沒有一個有號召力的明星,對於推廣非常不利,你有什麼打算呢?”韓三品用一種好奇的眼光望著他,他知道李小樂在韓國成功過,不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