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見兩女一男從倩倩家走出來,晶晶拉著霍容,很是親密,鄭明安率先走過來和塗永東握握手,“塗大哥,謝謝了。”
塗永東拉開後車門,梅麗麗和霍容坐在後座,鄭明安坐在了副駕駛,塗永東笑道:“丫頭,你真不跟爸爸去嗎?”
塗晶晶搖頭,“爸爸,我要幫著媽媽看弟弟妹妹。”
“好,那你回家吧,在家聽話,爸給你買好吃的回來。”
汽車捲起一溜煙塵,開走了。
汽車開到縣城以後,塗永東先停在了文物管理所門口,等梅麗麗下了車,跟她約好了回去的時間,然後把鄭明安二人帶到了縣城的商貿城,商貿城是一個大市場,這裡面就有他們想買的繡花鞋。
買繡花鞋,只是一個藉口,霍容和鄭明安轉了一條小街之後,就買到了七八雙繡花鞋,鄭明安拎著鞋,笑道:“你不會買了鞋就想回去吧?我們好好轉轉,看看有沒有好吃的,回去的時候給我爸帶一些回去。”
霍容點點頭,她在學校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她迫切的想把丟失的四年找回來,在她踏進大學校門的時候,有那麼一刻,她是後悔的,後悔不該為了鄧勇放棄踏進大學校門的機會,如果當初她也和鄧勇一樣,也進入了大學,有了工作,鄧勇還會像現在一樣拋棄她嗎?
兩人走出商貿城,鄭明安問了路人,得知西街有一座儲存尚還完整的城隍廟,便決定去看一看。
霍容之前也聽說過這個城隍廟,一直沒有抽出時間去看,鄭教授說,他們走之前,一定會去看的,因為國內的城隍廟數量,因為各種因素,已經所存不多。
“城隍”二字源出於《易經》“城復於隍”,“城”指城牆,“隍”指城壕(護城河),所謂“城池無水日隍”,兩字連用泛指城池,後來逐漸演化為“守護城池之神”。
《北齊書慕容儼傳》稱:“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所禱。”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八載:“蕪湖城隍祠建於吳赤烏二年,高齊慕容儼、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書於史,則又不獨唐而已”。這是“城隍”作為神祀的最早記載。由唐至宋,或賜廟號,或頒封爵。
到了明洪武初,則詔封天下城隍,府者公,州者侯,縣者伯。還敕封郡邑里社各設厲壇,以城隍神主祭,春、秋二時與風、雲、雷、雨、山、川同壇並享,儼然成為陰間的官吏制度。
而縣城裡的城隍廟,正是洪武年間所建,寺廟坐北朝南,臨街市衢,初睹寺景,朱門青鎖,牆垣掩蔽,一片市俗風貌。
叩門而入,始見在泥瓦覆蓋的小院內,磚石鋪階,青屋分列。廟內主建三間為“城隍大殿”。依照其舊,小瓦鋪頂,脊上蟠龍交扭,在四個梢簷上前後相錯的各臥兩隻龍首,仰向蒼穹。簷下花磚紋飾,廟山浮雕花籃,建築精細古老,不減傳統造型。
大殿東、西各是一座造型別致,房頂呈波浪形的青屋。在庭院的兩側還各有一棟廂房下屋,是經堂和道士的住地,如今已經杳無人跡。
城隍大毆內“明鏡高懸”,兩側豎著“肅靜”、“迴避”虎頭木牌,氣氛肅穆威嚴。主位坐著城隍老爺,前立判官,手執令箭,兩廂分立市曹。城隍老爺頭戴平頂紗帽,穿蟒袍,束玉帶,面目忿怒,左手拿著善惡簿,右手拿著生死筆。那判管頭戴平天冠,身穿大官服,腳踏一雙歪頭皂靴,瞪著一雙圓眼,雙手捧令箭。殿門外西站牛頭,東站馬面。那牛頭鬼,牛頭人手,兩腳牛蹄,手持鋼釵。馬面鬼,馬頭人身,雙腳馬蹄,手執長予。兩鬼蘭面赤發,呲牙瞪眼,令人望而怯步。
這些神像,都是去年縣裡的百姓集資重新塑造,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後來,根據縣誌記載和老人們的回憶,縣裡終於決定,重修城隍廟,若干年以後,這個城隍廟,成為了縣裡最好的旅遊資源,有力的帶動了縣城的旅遊經濟。
城隍廟裡常年香火不斷,不說初一十五,就是平常日子,也有很多人來燒香還願。
鄭明安在門口請了一把香,對霍容低聲道:“我也去也許一個願。”
霍容看著他灼灼的眼神,已經紅了臉,微低頭,輕聲道:“你難道不知道,許願就要還願,以後你還有機會來嗎?特意為了還願再來一次嗎?”
鄭明安笑道:“如果能夠得償所願,就是讓我從省城走到這兒,我都心甘情願。”
兩人持香進了大殿,鄭明安虔誠的跪在城隍爺面前,默默許願,霍容偷眼瞧著鄭明安,恰巧鄭明安要起身,看著霍容,他微微一笑,扶起了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