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這個標準。不然同在一間屋子辦公,工資相差那麼大就會產生新的矛盾。”
“別說新的矛盾了。現在都有矛盾了。”向曉菲嘆了口氣,“不說工人,就說吳強,他的工資提了幾次,也才600,你能說他付出的勞動和一個技術員一樣麼?”
“你們這麼聊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張逸夫沉聲咳了一下。
“不好意思……”常江尷尬道。“總之我們不希望用提高待遇來應對這種惡性競爭,那樣會埋下太多的矛盾。”
“這點我也同意,華長青這是在拿美國的工資標準在玩,看他有多少錢來造吧。”張逸夫衝常江道,“現階段還是儘量畫餅留下人。讓人穩定,對於能力突出的,可以適當漲一點,對於技術平平的不要同意漲薪。”
“很難掌握啊……”陳延睿嘆道。
“沒關係,非要走的也不要強留,咱們要的是拿這裡當事業,踏踏實實做的,就為了眼前一個月多幾百塊的,要走就走吧。”張逸夫接著說道,“今年畢業生也到時候了,你們組織組織,準備些宣傳材料,去各大學跑一跑。”
“嗯,這方面有安排的。”向曉菲答道,“不過成果估計不會太好,大學生還是更願意去機關的。”
“不盡然,我們有三大優勢。”張逸夫抬手道,“第一,基礎工資給的就比機關多很多;第二,機關現階段並沒有吸收大規模自動化人才的計劃;第三,我們在薊京。”
“前兩點姑且如此,第三點……”向曉菲苦笑道,“我們每年只有5個戶口指標……”
“才5個?繳那麼多稅不能再爭取了麼?”
“已經是爭取過的,本來一個都沒有。”向曉菲抱怨道,“在他們眼裡,我們就是一個生產省煤器和管道的廠子,要那麼多指標幹嘛?”
“我們是高科技創新企業吧?”
“有什麼產品?誰知道?”
“……”張逸夫抿嘴道,“果然還要提速啊,有了產品就好辦了。”
“不錯。”陳延睿附和道,“用產品開啟市場和名氣,就能吸引人才,反過來說,有了足夠的人才,才能出好產品,這是一個迴圈,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博哥聞言,怒刷存在感:“也不是絕對的,錢多也行,華長青不也沒產品麼,上千的月薪愣招人。”
常江突然怒道:“孫博我忍你很久了,咱們在討論方針,你總說這些話有意義麼?”
不等張逸夫勸,博哥立刻捂了下嘴,示意自己收聲。
張逸夫鬆了口氣,還是博哥老辣,不叫勁,不找麻煩,這才是高明。
“微機保護專家鑑定會在什麼時候?”張逸夫轉了個話題。
“計劃在春節後。”常江又瞪了博哥一眼,這才答道,“要等電科院的檢驗過了,然後請電機工程學會出面,邀請大專院校、各電力局等全國繼電保護專家,一起來鑑定評審一下,出一個鑑定意見,我們拿著這個鑑定意見,才好送去試執行。”
“電機工程學會同意組織這個產品的鑑定會麼?”
“同意。他們看了我們送去的材料,覺得先進性、實用性都具備,再說學會里也有我的學生。”陳延睿底氣十足。
“跟要請的人都打過招呼了?”
“打過了,都很感興趣。”陳延睿點頭道,“畢竟都研究了很久,聽說我們這邊出成果了。都希望來看看,更何況我們還會付給評審費。”
“評審費才是關鍵麼!”博哥話剛出口,立刻又捂住嘴,就是管不住。
“嗯。”張逸夫跟著囑咐道,“一切順利的話,再聯絡一下電力報還有相關雜誌,也來鑑定會坐一坐,另外宣傳這邊,也適當投放一些廣告。”
“也別忘了給電力報的人車馬費。”博哥又插了句嘴。還解釋道,“這句是認真的,不是調侃。”
“那麼最後。”張逸夫都覺得博哥太貧,瞪了他一眼後從包中取出一份材料,“這個東西,作為試驗室的公開材料讓大家簡單看一看,然後強調一下保密,最後存放在一個不那麼保密的地方。”
張逸夫這席話真的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我不理解。”常江露出茫然的表情。
“我理解了。”博哥樂呵起來。“常工你太正經了,肯定想不明白。張逸夫在埋炸彈。”
張逸夫一樂,博哥腦子確實轉的太快了。
“一個只對華長青管用的炸彈。”他笑著起身,“你們最好不要看,會被影響的,時間不早了,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