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對新技術不是很敏感,只對新技術的研發投入產出比敏感。就算他最終發現我這個佈局的優秀,沒個半年考察、下決心,再花半年做演算法、搭團隊,是根本抄不好的。
而人工智慧的東西要想發揮作用,大資料的餵養是很關鍵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們相比於優酷,在人工智慧分發方面,佔有2年的領先優勢,我覺得是完全沒有難度的。這個差距,足夠值我今天要的估值差價了。”
傑克馬和蔡重信相視一眼,暗暗點頭,也知道馮見雄對這個角度的解答,是正確的。
傑克馬也懶得錙銖必較,選擇了抓大放小,問下一個關鍵:“那麼,你又準備怎麼防備張一鳴抄你的後路呢?我覺得,對你而言,在這個問題上,他才是比古勇將更危險的對手。”
……
如何防止張一鳴抄自己的後路呢?
對於馮見雄來說,這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
至少傑克馬是這麼以為的。
在人工智慧領域,至少在2015年以前,因為“谷歌家的阿爾法狗擊敗李世石,又擊敗正牌世界冠軍柯潔”等事件還沒發生,所以資本界對“深度學習”型人工智慧的砸錢,還是比較理智的。
這個領域的人才價格,也至少比後來低了幾倍,甚至幾十倍。
資本風口還沒到來。
2015年之後,但凡是個打著“深度學習”專業方向的名校博士(這裡所謂的‘名校’,是特指多倫多、mit、普林斯頓和斯坦福、uc伯克利等幾家名校,清華什麼的不能算),稍微有一兩年專案經驗(哪怕是讀博的時候跟著導師做專案也算)
那麼,網際網路巨頭基本上都會出至少50萬人民幣以上的月薪延請。(如果是清華級別的,30萬以上也行。而2015年以前,這樣的新手10萬都拿不到,也就比同等年齡/資歷的碼農,高出不到3倍。)
至於那些很早跟著扎克伯格做過人臉識別專案的、或者跟著谷歌做過智慧圖片引擎的,能獨擋一面當專案技術服務負責人的,在2015年之後的行情,都是幾百萬到幾千萬美元的年薪/分紅/期權,這些都不是夢。
誰讓後世的人工智慧火得不行,引起了全人類資本圈的恐慌呢。
似乎誰趕不上這班車,誰未來就會淪為社會底層。所有的風投基金都是拿出逃命或者說賭命的勇氣在博,人才的價值當然是狂熱瘋長。
(ps:我親眼見過不少比我更有錢、更有學歷的人。聊起人工智慧的時候,哀嘆他們兒子這一輩,將來能不能活下去。那都是至少住著價值幾千萬別墅的人,都開始擔心自己兒子那代人飯都吃不上了。)
或許有人會以為:既然人工智慧還沒那麼受重視、人才沒那麼值錢,那麼對於肯較早投入的馮見雄而言,豈不是更容易砸錢出成果?
但事實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不火,所以人才少。培養規模也小。“深度學習”體系的奠基人傑夫辛頓教授本人,都是2006年才完善自己的學說的,他帶的第一批博士生,2009年才畢業,幾乎都進了谷歌和facebook。
其他這一研究方向的教授們,人才培養進度只會更慢。所以如今地球上最多隻有3屆搞這玩意兒的應屆生可供選擇。
馮見雄現在是拿著錢也招不到人。而只要他想漲價,那麼那些大公司就會想辦法挽留,或者拿出期權,又或者是用未來的發展願景繫結人心。
雖然今年他已經悄悄在挖人牆角了,其實挖到的也都是張一鳴手下幾個挑剩下來的。
如果馮見雄的動作再大一些,真的下狠手讓張一鳴連自己的核心業務研發都維持不下去。那張一鳴也不是吃素的,大不了提前一輪擴大融資、降低創始人團隊持股比例。
那樣,整個行業的軍備競賽就提前升級了。
這不是馮見雄想看到的。
所以,他只能是適度地挖人,滿足於邊角料。
……
靠著邊角料撐場子的人,要說自己不怕技術大牛抄自己後路,聽眾肯定是不太容易相信的。
必須有一個證明“技術大牛因為某些原因,偏偏無法複製我的成功”的理由。
馮見雄智珠在握地說:“傑克,相信你應該知道,張一鳴的《今日頭條》,只是在做新聞資訊類為主的內容分發。影片,甚至哪怕只是短影片,他都毫無涉獵。以他如今的資金和擴張速度,至少三年內他擴充套件不到影片領域來。”
面對這個說辭,傑克馬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