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分才能進的建築專業!不是那種文化課才400分、靠畫畫好就能讀的美院!就算將來乾的活差不多,人的素質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很多建築系設計師內心咆哮的寫照。
所以,丁理慧一邊感激馬和紗的幫助,另一邊也對馬和紗的吹捧有些牴觸。
雖然她知道,對方確實是發自內心的為她高興。只是雙方價值觀不同,導致發自內心的馬屁也拍到馬蹄子上了。
丁理慧本想打住這個話題,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馬和紗也算機緣巧合有恩於她,這些待人接物的道理,還是直說教導她一下比較好。
於是丁理慧也就直來直去了:“紗紗,你剛才祝賀我的話,我都心領了,咱雖然差了三級,認識也不久。但我一直覺得可以和你做好姐妹的。
不過你社會閱歷還太淺,有些話,在我這裡說是沒關係的,到了外面,很容易不知不覺就得罪人了。”
馬和紗靦腆地一笑:“誒?有嗎?我確實比較單純小白吧,這點我也知道的。姐姐你發現我有什麼問題就直說教我好了,我不會介意的。”
丁理慧看著對方那種人畜無害的樣子,也是一點虛情矯飾的心都拾不起來。
她想了想,組織了一下措辭勸道:
“紗紗,你要知道。你可能覺得進入娛樂圈出名很不錯。但不是所有人都以進入娛樂圈為榮的,也有人覺得這個圈子亂、髒,哪怕自己本人潔身自好不髒,也不希望被人當成圈裡人。
所以,你隨便夸人能變成網紅,別人不一定會領你情我舉個例子吧,就像辛棄疾經常寫豪放詞,作為對在軍事領域取得功勳的南宋儒將們的讚歌。站在辛棄疾的立場上,他的每一句詞都是發自肺腑,很真誠的。
可事實上,卻因為這些豪放詞讚歌,讓辛棄疾後半輩子得罪人不少、越混越差。因為那些南宋儒將根本不以軍功為榮,他們以做文人為榮。
辛棄疾卻說他們畢生最大的成就,不是詩詞文章聞名天下、而是像粗鄙之人那樣為朝廷收復失地、還我河山。讓那些以士大夫自居的文人情何以堪?不整你辛棄疾整誰?
說到底,是辛棄疾那種‘生長於金國土地上的尚武漢儒’,和‘生長於南宋土地上的尚文漢儒’之間,根本性的三觀差異,導致了這種得罪人和鬱郁不得志。
你是學音樂的藝術生我沒有任何看不起藝術生的意思但我是提醒你,別以己度人地隨便夸人。就像今天這同一件事,你看到的是出名走紅、成為名藝人的機會。別人看到的或許是藉此向嚴肅端莊、不用出賣色相的傳統傳媒界發展的機會……”
馬和紗聽得頭都疼了:“唉,社會好複雜,怎麼就有人喜歡把人分成三教九流呢……我這人果然還是不適合交太多複雜的朋友……”
第1章 很大一盤棋
十幾天的時間倏忽而過,《舌尖上的華夏》劇組在大西北的戲份也算是徹底收尾了。
某些表現炎夏場景的鏡頭,可能明年夏天的時候還要拍個攝影師過來補拍一下。不過那都只是拍景,沒有群演需要出場,所以可以提前交代好效果,不需要導演親自坐鎮。
這也是這種戴著《xxx的華夏》帽子的央視紀錄片劇組最大的麻煩為了政治正確,幾十個省的特產都得出場漏臉有戲份,一個也不能少。
沒什麼特產的省份,哪怕擠牙膏也要擠一點兒出來。所以後世的成片裡面,才有那些區區吃碗麵的劇情,都得上十幾種明顯湊數嫌疑的面因為確實有那麼幾個省,如果不拿這碗麵出來,就真的找不到土特產美食了。
就像領導講話的時候,每到一地都得說當地“人傑地靈”。哪怕事實上有些省就是人不傑地不靈,但場面話要是說漏一個,那就是“放送事故”了。
影響遠比朱利安尼在n攝影師面前少說一個“asian”要麻煩得多。
十幾天的磨合,也讓馬和紗跟著丁理慧這個頗有傳媒學基礎的學姐,亦步亦趨地迅速成熟起來。
本來馬和紗的文化課是挺差的,不過主要是理科成績不行,拖了高考的考分。
剛進大學之初,她本來還頗為惴惴,擔心自己會跟不上那些教育發達地區同學的學習進度,也不敢有太廣泛的興趣,唯恐本專業課都拉下。
不過,因為大學裡分了專業,除了大一的高數之後,就再也沒有其他文科生藝術生不感興趣也得逼著學的課了,所以馬和紗才漸漸有了些狀態。
她並不是腦子笨,她只是偏科,對自己沒興趣和不擅長的東西手足無措。遇到她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