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著他的紅一騎兵軍僅以看似少量的人馬輪番上陣的時候。同樣也已經趕到了戰場的曹偉人紅五軍和吳定規紅七軍的將士們,卻正在利用紅一騎兵軍的戰友們給他們所爭取到的這段寶貴的時間,做著踏踏實實的戰前休整。
兩個軍團的英軍,五萬多的人馬,整整折騰了八天,卻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其實是正在一座特大號的大墳墓裡跳著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段舞蹈。
當紅五軍和紅七軍的紅軍將士們休整完畢的時候,先是南下,再是北歸,接著又是焦躁萬分的死啃硬骨頭的五萬多英軍官兵,卻早已是疲憊到了極點。
譚紹光的多倫多圍殲戰,最後的收網,僅僅只用了不足一天的時間。
又是兩個軍團的英軍徹底覆滅。
而在此前的溫哥華城,那些好不容易才從溫哥華島跨越海峽而來的,也曾經得意洋洋了數月之久的三萬多英軍,在前進無門,後退無路的悲慘情況下,則很明智地選擇了不戰而降……
美洲戰區的再度大捷,是隨著紅軍進入莫斯科的訊息前後腳地傳到北京來的。
只不過,當初被包括亞歷山大二世沙皇閣下在內的眾多人士所認為的,一定必將是一場足以讓歷史重重寫下一筆的,同時也能夠“給猖狂至極的太平天國人以刻骨銘心之教訓”的轟轟烈烈的大血戰的“莫斯科大會戰”,最終卻演變成了一場相當缺乏戰爭場面的戰爭戲。
這是因為有個諾巴夫斯基——這顆被林海豐預埋在了沙俄的重要棋子,在關鍵的時刻,發揮了其應有的關鍵作用。
一八七一年的沙俄,切切實實地見識到了太平天國紅軍的風采。
這支如同是洪流般在沙俄的土地上縱橫席捲的紅色軍隊,讓沙俄人真正明白了什麼才是強悍,什麼才叫勢不可擋!
而這支紅色軍隊中的鐵騎兵,則更是讓沙俄人不僅是談虎色變,還再也羞提他們那曾經不知道驕傲了多少年的哥薩克。
在太平天國紅軍半年多來的摧枯拉朽似的殘酷打擊面前,沙俄軍隊已經徹底喪失了一切勝利的信心。
更為可怕的是,儘管林海豐曾嘆息過時光流逝的實在是太飛快,在他的第五縱隊還沒有達到足以展開一場具有顛覆性攻勢之時,他就不得不與沙俄人刀槍相向。但透過十幾年來的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積極滲透,無論是沙俄政府的官員,還是沙俄的普通軍民們的思想,都已被攪得是亂七八糟。
當強敵壓境的時候,官員們也好,普通的軍民們也罷,漂亮的口號都可以喊喊,但個人的利益,卻絕對高於任何一切。
正是有了這樣的種種良好外界條件,諾巴夫斯基的大好機會也就來了。(未完待續。。)
………【第七三四章 大收官(十)】………
必須要說明一下的是,諾巴夫斯基絕對不是一個太平天國方面派出的潛伏者。
作為一位沙俄駐華派遣軍的高階指揮官,“高貴的”諾巴夫斯基不僅也曾經在當年的大清國的大地上很是囂張過一時,還曾相當鄙視過那股正在盪滌著在這片土地之上的所有汙泥濁水太平天國的大革命洪流。
但在進過了太平天國方面的戰俘集中營,接著又與陳廷香等太平天國紅軍將士密切相處之後,諾巴夫斯基變了。
如果說當初志願投身於太平天國紅軍最後的復國浪潮,還僅僅只是出於一個戰敗者的保命的最基本需求的話,但在有了與陳廷香等紅軍將士們的那段 “彌足珍貴的同舟共濟”的經歷之後,諾巴夫斯基則真正地開始了他的徹底轉變。
而當他可以重新返回他的祖國的時候,在太平天國大地上的親身經歷和耳濡目染,已經讓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信念,那就是要將他的祖國打造成一個與太平天國擁有著同樣的激情、同樣的美好的國度。
當然,諾巴夫斯基很清楚,如果要想讓他的理想得到實現,他的祖國就必須要經過一個涅槃重生的大鉅變。
為了理想能夠得以實現,諾巴夫斯基一面藉助於沙皇政府開始結歡太平天國政府的大好趨勢,且以自身所擁有的特殊優勢拼命削尖腦袋地往沙皇政府的高層進行鑽營,一面又在廣交朋友的幌子下不停地搞著秘密串聯,暗中結連志同道合者。
諾巴夫斯基先是有了自己的“新軍事研究會”, 在研究新軍事技術名義的旗下,很快就聚集起了一批朝氣蓬勃的少壯軍人。
隨著大環境的愈發趨好,諾巴夫斯基的“新軍事研究會”不僅越來越強壯,還與赫爾岑、奧加廖夫、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一批持有相同政見的專家學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