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別的:“婆婆說鎮上將有變故,會是什麼變故?”
接喪婆說:“白伏鎮原是一個祭祀場所,自古以來就有以人牲獻祭的習俗,如今這習俗是不復存在了,但當年建造的祭壇還埋在地下,每隔百年,祭陣自開,以九年為一個祭期,在這九年間,凡在白伏鎮地界死去的人畜,其靈魂都會被當作祭品納入祭壇內。”
“這祭陣對活人無用,卻能勾去死人的鬼魂,連我們這些代職的差使與被列入神位的陰官也不例外,再過不久,婆子我就要跟著其他陰使鬼役一道兒遷去鄰鎮,你若是信我的話,也趁早離開白伏鎮,通往陰間的無常道在祭陣封閉之前都不會再開,你要是能平安活過這九年也罷,萬一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小魂兒就算交代在這鎮上了,怕是連投胎的機會也沒有。”
編這種謊言騙人對老太婆能有什麼好處?李安民自然是信了,但信歸信,突然說要離開白伏鎮也不太現實,真要閃人,也得把兩年大學讀完,她就問:“沒別的辦法了嗎?那鎮上的人怎麼辦?就算說了他們也未必會信,就算信了也不一定願意離開,這地方不是有城隍爺嗎?連他也管不了?”
接喪婆說:“人力造成的惡果不是陰間的官差能改變的,就是想管也無能為力,而且……這白伏鎮上的百年祭可不是為了敬神,而是為了鎮物。”
李安民想問個究竟,但接喪婆卻說她也並非知根知底,只知道祭祀活動在陰司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是一個人鬼無法探究的境域。
“從城隍廟建起至今,在陽冊名單上也只有五人曾進過那地方,都是在百年祭期間,但沒有一個能活著出來的,那五人有個共通點,都是三陰體。”
“三陰體?”李安民沒聽過這個詞。
接喪婆解釋說,三陰指的是陰氣、陰火和陰靈,按說活人的魂屬陽,是生靈,而陰氣和陰火的陰陽屬性相剋,常人基本上不可能三陰齊備,但也有極少數的特例,他們把這些人稱作【三陰體】,是種很難解釋的現象,也找不到自然產生的根源。
李安民自己也是陰氣和陰火併重,就說:“其實這三陰體,只是人的一種稀有體質吧。”
接喪婆笑著問:“你身邊的小哥是這麼告訴你的?”頓了頓,收起笑容道,“我知道你體內的陰氣和陰火都很強盛,但陰陽屬性本就能夠相互轉換,從相剋變為相生也不是不可能,可靈魂就不同了,活人身上出現死人才會有的陰靈,這怎麼也說不通。”
李安民這回想到的是賣餛燉的徐師傅,雖然不確定真假,但他說他是一個身體裡有兩條靈魂,可以靠死人的靈魂修補活人身體上的缺陷。接喪婆說三陰中的陰靈並不是那麼回事,而是指活人自身的靈魂呈陰性。
“我們懷疑三陰體是人為製造出來的一種存在形式,那五個三陰體興許就是解開祭陣所必需的祭品。”
如果三陰體真是人為製造出來的,那麼具備返陰像體質的李安民就是個絕佳的實驗體,難保不會被有心人士所利用。
李安民倒是很看得開:“真能解開那什麼祭陣也不是壞事呀,要不人死了連投胎都不能,那多虧呀。”
接喪婆冷笑道:“怕是人家沒你這麼好心,保不準是為了釋放被封在祭壇下的詭物,你想這白伏鎮有多大,那祭壇就有多大,甚至連鎮外山川、地下水流等,都只是構成祭陣的一部分,用九年時間來完成一次祭祀活動,以成百上千條靈魂來獻祭,你說底下那東西一旦被放出來可還得了?”
李安民沒概念,如果她說的都是真的,那麼多靈魂被吸進去做祭品,聽著是夠滲人。
接喪婆用手帕輕擦嘴角,又說:“這百年祭所用的祭祀形式是五靈大祭,除了白伏鎮的主壇,還有另外四處祭點以陰水連環相接,分別在小崗、合陽、大舟山與竹山一帶,老婆子給你提個醒,就算離開白伏鎮,也別去那四處祭點。”
五靈祭,李安民從葉衛軍口中聽過這個名詞,就在從浙西回來的途中,大舟山在浙西,竹山在竹山縣,小崗是爺爺生產隊所在的地方,合陽在陝西,這麼算下來,只有合陽縣沒去過,她隱隱產生一種不協調的感覺。
接喪婆說:“不要輕易相信你身邊的人,他們接近你興許是抱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位姓葉的小哥,頭一回見時就讓老婆子我毛骨悚然,從他身上感受不到一絲人氣。”
李安民說:“他那只是體質與眾不同,陰氣比別人重而已。”
接喪婆把手帕按在嘴下輕笑:“這都是他說的話,你對他的家底又知道多少?那小哥不是鎮上的人,我查不到他的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