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中秋,回家陪老婆,委屈各位了,呵呵。
一百四十八
ps:上一章是我沒說清楚,王安是乃自動化計算所員工,後來的四通創始人之一。至於王安公司,那是美國人,和咱沒關係,只是在中國有一辦事處。為了不混淆,以後全部改為王安適。
~~~~~~~~~~~~
長久無心插柳的產業聯盟時日尚淺,連鬆散都談不上,只是大家喝多了酒腦袋發熱才燒了黃紙。大家的態度大多在觀望,這年頭誰跟誰有信心啊。
四通的成立卻如同放了個禮花,實打實的真金白銀讓這幫看客們又有了一點點想法,紛紛送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禮單,名為祝賀,實則打探訊息。
實力大的公司不在乎這點錢,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只要你不和我對著幹就成。至於其他小蝦米則對四通的王安適羨慕不已,懊惱這小子怎麼走了狗屎運,平白得了這麼一大筆錢。
驢糞蛋子還有返燒的時候,何況人呢?脫了體制的外衣,四通的幾個創始人彷彿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幹勁十足。
王安適嘴皮子活,路子野,自然就任總經理,每天東奔西跑,拉客戶搞宣傳,拼酒席走後門,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把個四通小公司搞得風生水起。
而王輯質則一心一意的進行著第二代產品的開發,偶爾也客串一下客服,解決客戶們的難題。
長久早就回香港了,不久就派了一個財務總監過來,負責公司所有的財務執行。長久的想法是透過這個職位來影響四通的程序,順便將其變為一個橋頭堡,自此來自香港的資金遠遠不覺的注入到了四通的血液裡。
四通的最早的產品很簡單,除了很少的初代機之外,其它就是代理日本小公司brother的印表機,配上了自己開發的驅動程式,轉手就是一倍的利潤,因此生意做的很輕鬆。因此除了廣告宣傳之外,四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二代終端機開發上,順帶招收了大量的技術人才,而張振民就是在這個進入四通的。
張振民28歲,湖北人,和王輯質同是自動化研究所的研究員。張振民年輕的心中曾經充滿了理想,只是社會的激流無情的抹去了他個人的印記,參加工作8年就完全蛻變成了一個混日子的傢伙。
猶如平地一聲雷,那日研究所開會宣佈開除了幾個人,張振民認真的聽完了這個公告,心中大惑不解。
開除人並不是什麼振奮人心的訊息,但是這份名單卻讓他非常震驚,裡面全是他平日敬仰的技術骨幹,要說品德方面那是沒說的,怎麼會被除名了?
於是張振民開始四處打聽這些人的事情,有好事者自然添油加醋的講給他聽,張振民則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這樣活一下。
放棄人事關係,放棄工齡,放棄公費醫療,放棄……只要放棄一切,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了一宿,張振民感覺心中似乎有一把火在燒,煩躁不安,年輕時的理想又如同野草一樣瘋狂的生長。
張振民託關係打聽了一下四通公司的待遇及發展目標,得到的回答是驚人的好,雖說是民營的,但是無論是工資還是技術都很對胃口,剩下的問題其實就是萬一四通垮了怎麼辦?
張振民也曾努力了十幾年,自認技術水平也算是個中上吧,怎麼著也不會餓死吧。他打定了主意,放棄了鐵飯碗進了四通,要是四通完了,自己就開個修理鋪,實在不行那就開飯店去。
幾乎是懷著必死的心情,張振民找到了曾經的師兄王輯質,說了自己的想法。王輯質倒很高興,想都沒想就接受了他的加盟要求。
就這樣,張振民向自動化所遞交了一份辭職報告,根本就不想什麼批不批准的事情,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張振民第一天上班接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協同王輯質開發第二代文書處理機,按王安適的說法:咱們現在可都是在刀口上混飯吃,你怠工一天就是和自己過不去,儘快成熟起來吧,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王輯質倒沒說什麼,只是以身作則,一步一個腳印的做著實際工作。張振民只是略微一愣,其後興奮起來,這才是自己渴望已久的生活啊,脫了外衣就開始幹了起來
當時技術部共有七八個人,正在拆解著從日本進口的文書處理機,這是王輯質的想法。由於第一代的打字機幾乎是長久一夜成型,其本質只是一個文書處理終端,必須外接印表機才成,十分的不方便。
得到的市場反應也是同樣如此,因此在開發中,王安適提出了借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