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又是沒日沒夜的加班,奮戰了大半個月,總算拿出了樣機。
限於整合度的問題,長久設計的這部超級工作站體積也不小,相當於一部冰箱,配有電視作為顯示器,16兆記憶體,20兆的硬碟,外接磁帶機、印表機,除了中央處理器是摩托羅拉68000以外,其它幾乎就是大型機的翻版。
這也是長久為了節省時間做的調整,如果做了太大的改變,軟體部分就得花大力氣改寫,這是細活,還不一定能成。
巧的是,老所長他們的交換機專案也有了進展,他們一直以來都是仿製、吃透、改進,這次第一回自己設計自己製造不用相容沒有樣品,壓力也非常大,不過自由騰挪的空間也充足。
參加研製的不少人都有點惴惴,生怕有哪裡不符合規範,沒有跟上國際潮流,不敢逾雷池一步。
反倒是老所長天馬行空,完全不把自創當回事,反倒很熱衷於這項工作,幹得興高采烈。
每當有人問他是不是找個機會請個國外專家來給評一下,老所長都是大眼一瞪,斥道:“評個毛,我這有什麼不好,非要按他們意思來才是正道嗎?年紀輕輕的怎麼這樣崇洋媚外,都像你這樣想,那我們兩彈一星還怎麼搞,等著鬼子來幫忙嗎?”
長久就親眼看過老所長髮飆一次,深以為然,技術標準封閉好壞參半,就算開放了亦步亦趨也不好,主要看國內市場有沒有空間。
比如日本,日本人說是民主國家,其實封閉的可以,其它的我不知道,拿計算機市場來講,日本人幾乎都是國產貨。
不是現在聯想模式的國產貨,那是組裝工廠,拿個螺絲刀僱倆民工就行(誇張)。日本人從一開始就是完全的國產,pc機沒出現之前是幾個廠商瓜分市場,晶片完全國產。
pc機出現後,日本人就仿製出了8086微處理器,nec推出了pc-98系列微機,獨霸市場。而且還修改了指令集,使得他們的機器可以相容pc,而ibm-pc執行不了他們的軟體。
此計不可謂不毒,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nec就在政府的扶持下獨佔了整個日本市場,一度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商。
雖然後來迫於美國人的壓力,日本人最後還是開放了市場,pc-98系列徹底消失,可是造成的影響、對國內產業的推動、科技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這一切還是因為日本是個沒有主權的戰敗國,以致於人們常說pc-98系列是個失敗的成功者。
長久非常討厭那些動輒嚷著以市場換技術的傢伙,用市場換技術就相當於宋人失去了幽雲十二州,制高點被佔領,你得跟著他轉。
可惜80年代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剛剛見了世面的國人在宣傳下以為老外是救世主,是來幫助華夏發展的,因此毫無防備之心,就算有高瞻遠矚者看到危機,也被國人選擇性忽略。
當時國內的學術環境非常自由,技術幾乎都是公開的,只要有介紹信,技術廠家幾乎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就是新中國為什麼科技研究屢出成果的重要原因。
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大家還以為老外也是這麼幹的,同樣也對被老外奉行如此政策,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更有甚者,由於極度地民族自卑情緒,還特地請“外國專家”來審視自己的科技成果,“專家”如何不欣喜若狂,不但無償獲得了技術,還高度審視掉了一些關鍵技術,把我們自己本來算很先進的東西貶的一文不值,統統下馬來個斷根。
這方面以日本人做的最絕,1985年日本在“睦鄰友好合作”大旗指引下,參觀了瀋陽某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家在日本“進口”同行面前顯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幾乎整個自動化專案都拿出來,叫日本人進行所謂“審定”,但是即使作為日本此時完整的工業自動化還只是一個“雛形”,而中國是成形的科技專案,只是尚未大規模推廣而已。1986年。日本對外宣佈首次製造研發成功,整體化工業自動專案。而此時中國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的。
1988年就是美國和平典範計劃剛剛結束,中國國內所謂“美國民主,西化中國”思潮不斷上升。那個時代,一切國產科技技術都是垃圾的理論到處都是。上海x船舶製造與日本進行“睦鄰友好”把經過自己多年心血研製的“xxx型集約化數字焊接系統”無償的又一次賣給日本。這套系統,是60年代初中國科學家在,秘密條件下利用早期俄國電子機床,自己設計的。可以說80年代亞洲那是最先進的裝置。
但是,在日本專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