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2 / 4)

小說:往生記 作者:九十八度

何東西,卻能得到不少。

當然長久完全不知道這個,81年正是他們緊張的時候,所有的技術研發正在緊要關頭,各種各樣的技術難關被他們一一攻破,連帶著的專利也申請了不少,當然技術人員只管工作,這些不對口的事情都是由張怡總監來做的。

張怡感覺越來越喜歡這項工作了,雖然和這些大陸的老粗口味不對,不過幾乎是兩天一項專利的生成速度卻把她深深的震撼了,就算她以前在國外公司也沒見過這種陣勢。張怡現在在香港和內地來回穿梭,感覺完全不一樣,以她的眼光完全可以看到研發成功之後的巨大商機,這如何不讓她興奮。

國外公司的研發團隊一樣拼命,但是目的不一樣,老外都是為了出人頭地、金錢美女(事業愛情?),說好聽點就是實現在我價值。

至於長久他們很奇怪,長久算是個懶人,基本除了研發工作其他事情不管。團隊幾乎全憑著一股子狠勁支撐,那就是死也要把程控交換機搞出來。

這點上張怡卻是明白,還定期組織參觀學習,到老區,到香港,幾廂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由不得這幫憤青們不努力。

國家還很落後,列強還很兇殘,日後子孫們是不是有口飯吃,就看咱們這幫爺們是不是拼命了,這是研發團隊的共識。

做學問可以閉門造車,搞研發卻得跟上形勢,隔三差五的得弄點最新資料,否則兩眼一抹黑,遲早得吃虧。這點上張怡還是做的比較好的,不但託人從香港帶了許多國際科技論文回來,還和國內的情報蒐集機構保持聯絡,互通有無,也算是為國家做了貢獻。

就81年這次決策,計算總局領導還和長久通了氣,旁敲側擊了一下,說是詢問長久的意思。畢竟長久是0521微機、工作站的主要研製人,現在卻沒個正式的名分,不清不楚的,領導心裡也掛念。

雖然總局領導說得很隱約,沒提啥協議的事情,不過長久倒也能猜出個大概來。很簡單,再蠢的人虧吃多了也知道啥話能相信啥話就是個屁,運十不就是個鮮明的例子嗎?

長久夢中的年代,運十很早就立項,雖然歷經坎坷但卻在80年成功試飛。大飛機一出世即引起了西方的關注,各種陰謀詭計艱難險阻紛至沓來,只可惜華夏人從來不怕強硬的封堵,越封堵越出成績,卻往往總是栽在自己人的手下,看來善良是一種原罪。

憤青們都知道,運十承載了太多的希望,列強自然看不下去,這個不同於壓制日本,日本是戰敗國,幾乎沒有自主權力,西方只要一施壓就得屈服,所以日本發展的再快也得順著老美的意思來。

華夏則不同,聰明才智壓制不住,封鎖效果甚微,反而愈挫愈猛,漸成氣候。因此列強們只能智取,利用華夏焦急發展的心態和沒見過市面的純真感情小涮了一把。

沒想到華夏果然上鉤,毅然決然的停了自己只差臨門一腳即可全功的專案轉而投入到與麥道公司虛無縹緲的合作中去,到最後只是人財兩空。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長久只從總局領導的隻言片語中就嗅出了陰謀的味道,不是他天生敏感抑或者驚才絕豔,而是教訓實在太沉重了,其過程與手段和運十之傷簡直如出一轍。

只不過同運十那種驚天動地動輒以十年計算的大專案比起來,這件事情的貓膩比較好容易看出來,因為計算機技術發展太快了,平均兩年一倍的速度足夠推翻任何已知的優勢,老美就是從這方面著手的。

丟擲共同研製或交換技術的誘餌,先把你的技術推廣打斷,此為緩兵之計;再用類似產品鋪開市場,先下手為強,等你明白過來已然悔之晚矣,大面積的從一個系統換到另一個系統成本實在大的驚人,因此失了先手就等於扔下了刀劍。

美國人打的好算盤,工作站的製造技術並非高不可攀,以他們的研發力量短期內很有可能複製,就算複製失敗,以積體電路的發展規律,兩年之後又得重新洗牌,華夏的一切優勢自然煙消雲散,而手中緊握積體電路製造技術的老美自然輕鬆登頂,任你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此計的精髓就是一個“拖”字,如同牧象之人拿著個掛著香蕉的釣竿坐在大象身上,大象無論是緊追慢趕卻總是吃不到。

長久想了一下,還是忍不住給總局領導寫了一份長信,詳細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並大膽的提出了一個預言,那就是如果國家準備停下了自己的研發,真正把和美國合作研製計算機技術當作一件正事來做的話,不出兩年國內計算機產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必將崩潰,到時候再凝聚起來就難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