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知道,還沒詳細去調查,我已經讓學生蒐集資料給我發過來了,股價一下子下跌那麼多,還面臨兩家公司的訴訟,喬布斯先生的情況不太妙。”
“那會不會導致被董事會再次驅逐呢?”劉晨略有點憂心,私心上不希望喬布斯離開蘋果,畢竟iphone專案還需要他主持,如果這款改變世界的產品胎死腹中就太可惜了。
孟菲斯搖了搖頭,“絕對不會,現在蘋果公司董事長萊文森不會像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眼光那麼侷限,而且,喬布斯歸來後的話語權與當初離開時,不可同日而語也。”
這一點,劉晨很不解,道:“當初喬布斯可是創始人,最大的股東,那都無法保證留在蘋果,現在僅僅是ceo,股份少得可憐,為何反倒話語權更強呢?”
“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就要從蘋果公司的融資程及上市前的股權結構和公司多年來的權利結構分析了。”孟菲斯道,顯然對劉晨求教的態度很滿意,一個人懂得的學問很深,如果不表達出來,悶在心裡也難受,教授先生就屬於這類,所以,不管是飛機還是坐車,他都是誇誇其談的主角。
“沒事兒,教授先生,您慢慢說,我很感興趣。”劉晨的求知慾很旺盛,這是他一直困擾的疑問。
“那我就跟你說說吧,76年4月1日蘋果創立,創始人喬布斯45%、沃茲45%、韋恩10%,不久之後韋恩退夥,喬布斯花了800美元回購股份,他的比例變成55%。76年8月馬庫拉入夥9。1萬美元,當時計劃股權結構為喬布斯26%、沃茲26%、馬庫拉26%,剩下22%用來吸引新的投資者。”
劉晨點了點頭,聽得很仔細,金冬兒嗔道:“這有什麼了不起,我在網上也能查到這些資訊,背書還不容易嗎?”
孟菲斯老臉有點尷尬,道:“小姑娘不要心急嘛,先聽我說完。”
“教授,不要見怪,您繼續說。”劉晨對冬兒也是沒辦法。
“77年1月,新蘋果公司成立,股權結構變成喬布斯30%、沃茲30%、馬庫拉30%、工程師霍爾特10%,注意,這個均衡的股權結構是喬布斯日後被掃地出門的伏筆。”
冬兒的話讓孟菲斯很美面子,加了點兒小技巧。
“被自己建立的公司趕走,喬布斯也算第一個了。”金冬兒撇了撇嘴說,因為ipod進軍華夏的關係,她對蘋果和喬布斯都沒好感。
“79年末,蘋果引入上市前的夾層融資,施樂公司、羅斯、摩根等資本公司以及一些個人投資者共計16個。80年12月12日,蘋果ipo,ipo後第一大股東喬布斯被稀釋後的持股比例約為15%、第二大股東馬庫拉約持有700萬股,佔比約11。4%、第三大股東沃茲持有400萬股,佔比約6。5%,而其他幾個初創成員一毛股都沒有,沃茲對此專門找喬布斯談,但是沒有結果。81到83年,馬庫拉擔任蘋果ceo,這也是一個關鍵點。”
聽到這裡,劉晨漸漸明白了,矛盾已經埋下,只等著爆發,而自信又霸道的喬布斯根本不在乎。
“83年,喬布斯邀請百事可樂總裁斯卡利加入蘋果,擔任ceo,85年5月,在董事會馬庫拉的支援下,斯卡利解除了喬布斯在macintosh部門的職務,只保留了董事長的虛職,同年9月喬布斯辭去董事長職位,離開蘋果,創立了next軟體公司。”
“馬庫拉對喬布斯請斯卡利來擔任ceo不滿,沃茲也認為喬布斯變了,所以,悲劇了,是嗎?”
“如果公司的銷售一直強勁,這些矛盾都會被掩蓋,不巧,喬布斯偏執地折騰,蘋果銷售和利潤每況愈下,只能get…out嘍。”
劉晨沉吟道:“85年到97年,馬庫拉任蘋果董事長,96年12月,蘋果收購next軟體公司,喬布斯迴歸之前,馬庫拉必須離開蘋果,12年過去,喬布斯的氣性果然很大,一直對馬庫拉很怨念吧。”
兩人從一開始沒談妥,到現在兵戎相見,喬布斯現在痛恨排行榜第一名恐怕就是自己吧,劉晨自嘲地想,兩人再無和解的可能了。
“簡直比女人心胸還狹窄。”金冬兒來了一句。
孟菲斯道:“也可能正是因為這股怨念,才能讓他走出跟別人不同的道路吧。”
劉晨也笑道:“古怪並不可怕,平庸才無法讓人忍受。”
“這句話說得好,很有哲理。”孟菲斯豎起大拇指。
“教授,蘋果在80年上市時為什麼不使用雙層股權架構來確保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