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規模,絕大部分功勞都要歸功在他身上,就算要以身犯險,也可以派別人去。
“因為我們掌握著日本目前最需要的機器人技術。他們的經濟之所以停滯不前,陷入衰退的二十年,最主要原因就是其國內勞動力不足,社會的整體生產效率無法平衡將製造產業轉移到國外的人力、成本優勢,所以日本一直以來都很重視機器人技術的研究發展,就是想要彌補這種人口老齡化、生育率底下造成的生產能力缺失。”梁羽解釋起來。
這不僅僅是日本所遇到的嚴重經濟社會難題,也是所有步入大規模城市化的國家都繞不過的一個過程。隨著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等生活成本的上升,不可避免地會降低國民的生育**。事實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面臨著這個困境,生育率的不足,則必然導致勞動力和相應的社會崗位出現缺失,經濟發展速度逐漸變緩,人力成本開始大範圍提升,不僅會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快速下降,還會迫使資本不得不將生產企業轉移至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
像國內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的工廠,就是這方面原因。
並不是這些發達國家好心地想要幫助中國發展,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在慢性死亡和想要活命之間,借殼重生就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因為,這些人優渥的生活不是憑空而來,在全球一體化的環境中,他們的高收入是建立在對大量發展中國家的人力剝削上面。在大規模的自動化生產和機器人替代工人進行產品製造這些能夠極大程度提升生產效率的模式普及以前,優質的人口結構、富裕的青壯勞動力、還有足夠的受教育程度,就是唯一能夠保持社會活力、促使經濟繼續發展的不二動力。
然而,即使是有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工廠在,替這些發達國家製造生產各種廉價的必需品,好維持他們體面的生活,其國記憶體在的社會經濟問題依然是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大量收入底下的底層服務崗位乏人問津,以至於很多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已久的西方國家,為了緩解這種生活質量下降的壓力,不得不大規模引進海外移民,比如老墨(墨西哥移民)之於美國、難民之於歐盟,從事本國國民不願意從事的底下工作崗位。即使這樣的方式在很多人看來無疑是飲鴆止渴,造成了大量的社會治安問題,可比起讓他們拋棄原本的舒適生活,自己動手,還是讓別人服侍著比較好。
而日本,雖然靠著龐大的海外產業數量(總額超過1。8個日本產值),足以維持其發達國家的地位不墮,但生活在它國內的大部分普通民眾,生活方面卻並沒有因為這些被財團控制的海外資產而得到明顯改善,反而因為其在移民政策方面的封閉性,將這種生活的負擔壓力轉嫁到普通國民身上,產生了大量的窮忙一族。
拿著低於平均工資標準三分之二的收入,卻同時從事好幾份工作,每日都奔波在勞碌操勞當中,根本看不到改變這種既忙又窮生活的希望。
巨大的生存壓力,不但讓日本成為全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國家,還導致大量日本年輕人開始變得沒有**、沒有夢想、沒有幹勁,失去了必要的社會責任感之後,淪為不願接觸社會、工作的宅男,甚至對這個國家也失去了擁護的感情。
所以,此次去往東京,可以說是在全日本階層面前,拋下了一個他們不得不接受的誘餌。
無論是掌握有龐大數量海外資產的財團公司,還是生活在日本的大量普通民眾,都無法拒絕這方面的技術合作。而軟銀集團之所以願意透過超額溢價的方式換取先驅者公司的股份,就是看到了他們擁有真正可以解決日本現今困局的希望,挽救那屆已失去的二十年時間。
相比之下,僅僅靠著駐軍部隊來施加額外影響力的美國也就不算什麼。
比起日本國內因這方面的經濟問題長久以來所承受的痛苦,貿易方面還在中國之下的美國,實際地位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麼高。
至於為什麼必須讓他過去一趟,道理很簡單,不見兔子不撒鷹,像這麼重要的、能夠影響一國對外政策的重大技術合作事項,若沒有一個足夠有分量的、並真正能夠影響到其過程的關鍵人物參與其中,以日本方面在國際事務當中表現出來的謹小慎微,恐怕不會那麼輕易相信他們給出的承諾。
何況,這裡面必然會有美國的阻擾。
聽到這裡,林有德已經明白,他是不可能讓梁羽改變主意的,事關收服臺灣、突破第一島鏈封鎖的大局,個人的安危確實算不了什麼。不要說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