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消失得無影無蹤。原本還想著郢都城下會有一場驚天動地的惡戰,卻沒料到,根本就沒動一兵一卒就進了這個楚國的都城——郢都。如今,整個楚國的西部都找不到一支主力大軍了。
這可是楚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啊,都頂得上秦國土地面積大小的一半了。這楚王也真大方,說丟就丟了,一點都不帶含糊的,就連白起都替他心疼不已。
恰在七月雨季來臨之前,秦國的南北兩路大軍會師於竟陵,整個伐楚之戰,就這樣波浪不驚的結束了。
司馬錯率領的北路軍也不過在上庸酣戰了一場,其他時候就像是旅遊觀光一樣,沿路楚軍都是聞風而降。
嬴蕩接到攻佔竟陵的訊息之後,也暗暗鬆了一口氣。白起沒有像歷史上一樣,在郢都大開殺戒,沒有落下一個‘殺人王’的名聲,也沒有讓秦國‘暴秦’的名聲更加響亮。
而且他還發現,用這招招降納叛的手段,對付像楚國這樣的國家特別好使。以後是不是專門成立一支這樣的隊伍呢,要知道現在天下還有很多雄城大邑等著他去攻打呢,他可不想像歷史上一樣,一個大梁城都要攻打個大半年,一個邯鄲城反反覆覆打了好多次,都沒打下來,一遇到大城都這樣的話,那要死多少人呢。恩,的確是個好主意,讓參謀署那邊好好規劃一下。
樂毅帥五國聯軍伐齊,強大的齊國在短短時間內,轟然崩塌,令天下人著實幸災樂禍了好幾天。
不料接下來,又猛然傳出秦軍伐楚這樣震撼的訊息,秦國和燕國不一樣,燕國就算打垮了齊國,天下人也不會怎麼放在心上,秦國就不一樣了,那可是赤*裸*裸的惡狼啊。前幾年楚國內亂,周圍的國家都湧上去討便宜,唯獨秦國紋絲不動。
如今可好,人家秦國不是不動,而是一動就動如雷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攻佔了楚國三分之一的土地。楚國可是全天下最廣袤的一個國家,那三分之一的土地可是比別人一個國家的土地都多。
本來秦國的名聲都夠響的了,如今嘛,雖然秦軍伐楚並沒有爆出什麼殺人屠城的暴行,但也耐不住天下人就是喜歡罵秦國一聲‘暴秦’,反正已經罵順口了。
隨後,嬴蕩壓下了朝野洶洶‘滅楚’的言論,又是埋下頭來搞發展。然後北方的胡人又要遭殃了。
其實秦國倘若現在滅楚的話,可能性還是挺大的。只不過楚國的面積太大了,秦國吞不下來,滅亡一個強國,固然是轟轟烈烈,風風光光,但侵吞畢竟不如蠶食來的安穩,風險太高,隨時會弄得全天下的人都站出來反秦。
還好,白起沒有在郢都搞大屠殺,那些大大小小的貴族都給放了,這一世,那個春申君和項燕可就不好出頭了。以後的滅楚之戰,也不會那麼艱難了吧。
第三十六章 彝陵大火
一個月之後,侯嬴帶領數百名精幹的文政官員進入郢都,接收城池、清點府庫、料民戶籍、委派官吏等等,又是一個多月的忙碌,才使諸事初具頭緒。
秦王詔令:設定秦國南郡,以郢城為郡治所,以公子嬴騰為首任郡守,三年內逐步推行秦法,廢除奴隸,按人口劃分土地。
這個南郡,比歷史上的那個南郡大了很多,簡直有半個秦國那麼大。
就在秦王的撤軍令抵達郢都的時候,魏冉率領數千人,攜帶了數百桶猛火油來到了彝陵。
經過一番仔細的勘探,隨後就對方圓數十里進行了封山,不許任何人出入。
彝陵者,彝山之陵也。早在三皇五帝時期,這裡便是楚人祖先的漁獵區域。在楚人傳說中,楚人發源於有熊部落的一個分支,而有熊部落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軒轅黃帝。楚人最早的祖先是黃帝的孫子高陽氏。高陽氏的重孫叫重離,做了帝嚳的火正。這個重離神通廣大,將用火技巧傳遍各部落邦國,“光融天下”,帝嚳賜號“祝融”——祝,大也;融,明也;祝融,便是大明天下。
後世便以祝融為火神,楚人也就成了火神的後裔。到了大約近千年之後的殷商末期,祝融的後裔部族卻做了西部諸侯周文王的臣子,大約被封在了“熊”地,或以獵熊為生,總而言之姓了熊。
按理來說,熊氏部族應該成為西周滅商的功臣才對,而事實卻是恰恰相反,他們站在了殷商的那一邊。
等到周武王伐紂成功,殷商滅亡,結果他還沒有來得及收拾熊氏部族,第二年就死了。
而此時,熊氏部族的首領正是雄心勃勃的熊繹,他也不甘心臣服於西周,於是他率領部族向西南的茫茫大山遷徙,一直走到了峽江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