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她的起點是在多高的位置,還有必要去追求電影節的獎項嗎?或者你該想想,參加電影節的那些影片又是為什麼要參加。”
“參加當然是為了得獎啊!”陳舒芬不解地看著他。不為拿獎,難道還是去觀光的嗎?
張國容笑著搖了搖頭:“絕大部分的人拍出影片,最終的目標都是想要登上美國的影院。能去美國對他們來說是榮譽,也是對能力的肯定。但你覺得萊拉會需要這樣做嗎?”
“肯定不需要啊!”她本身就在好萊塢發展,哪還需要費那個事再專門繞一圈?
這麼一說,陳舒芬似乎明白一點了。
張國容接著道:“誰也不能否認,美國的票房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票倉國家。為什麼電影圈的人都想往好萊塢去,不就是因為那裡是電影的聖地嗎?”
一般沒有門路,或者其他國家的電影作品想要嶄露頭角,就需要先打響自己的名字,好讓美國的片商能看到自己,然後賣了發行權才可以登上電影人最希望去的美國。
但要怎麼才能打響名字,讓發行商看到自己呢?比較簡單的方法,或者說成功率比較高的方法,就是透過各大電影節的評比了。藉由電影節的能量,讓自己的影片在一定範圍內得到認可,這樣才有可能吸引到片商的注意。
所以說得那些獎的意義在很多電影人的心中或許有些重量,可對於真正有野心的人來說卻只是將它做一個階梯,來扶持著自己走上好萊塢的青雲大路。
奧斯卡才是電影人終極的目標,全世界所有的電影人都希望能踏上它的領獎臺,哪怕能出現在提名名單也是一個榮譽。但這裡依然有個問題,那就是它有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