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部分(1 / 4)

小說:鑑寶人生 作者:飄雪的季節

“啊!”

這時,就聽朱大富驚呼了一聲,有些張口結舌的問道:“小琛,你不會是說。這裡面還有天青泥吧?”

“天青泥(是什麼)?!”吳叔和趙學義都顯得非常震驚,而元弘建因為沒有聽說過這種泥料。有些疑惑。

“我覺得裡面的泥應該就是已經失傳的天青泥。”

楚琛先是把抽屜完全開啟,就見整個抽屜被分成了兩格。外面一格放的墨綠泥,裡面放的則是一種和墨綠泥有些相像,但仔細看顆粒咱閃現藍光,又非常細膩滋潤的泥料。

“這就是天青泥嗎?”朱大富連忙激動的湊上去仔細觀察分辨了起來。

這個時候,楚琛就給元弘建解釋道:“天青泥這個名稱出自明末注史人周高起成書於崇禎年間的《陽羨茗壺系》,這是關於紫砂最早的專業書籍,清以前的紫砂業事,基本都有記述。”

“書裡面有些,是他本人的親歷。如採礦、泥料和生坯製作;有些,則是道聽途說,如史陶異僧、富貴土、金沙寺僧、供春的傳說。關於清以前的紫砂事,後來的著作基本上都是引用周高起的說法,或補充豐富,或臆測別解。”

“《陽羨茗壺系》這本書中,在礦料上,周高起全書用字174個,其中74個是描述天青泥的。可見他對天青泥的重視。而這種泥也是當時發現的紫砂泥中最好的一種泥料。”

聽到這裡,元弘建就問道:“既然這種泥這麼好,我怎麼沒見過有幾把傳世的壺用的是這種泥料啊?”

趙學義聞言笑道:“天青泥本來就是不可多得的紫砂泥,開採起來非常不容易。所以能夠拿來制壺的其實並不多,但傳世品也不是沒有,楊彭年和邵大亨就有兩把傳世天青泥之作。都被藏館視為珍寶,沒機會你肯定是看不到的。”

元弘建有些遺憾地說道:“原來是這麼回事。也就是說,這種礦是因為存量少。所以現在散失了?”

“也可以這麼說吧,不過最主要還是因為產地的變故而引起的。”

楚琛解釋道:“周高起書中說天青泥產於蠡蜀,這個礦區,因為透水而廢棄,形成了今天的大水潭。具體透水時間,至今不得確切考證結果,說法很多,最大的可能是民國前期。不說天青泥礦少,因為礦區廢棄,天青泥當然也就失傳了。”

朱大富抬起頭來說道:“其實,我以前到是聽說過,在礦區旁邊的地方也開採出來過天青泥,當時小宋聽到訊息還特意去打聽了,不過卻一無所獲。”

趙學義說道:“我看造謠的可能性比較大,不然真有天青泥,還不鬧的沸沸揚揚啊!”

吳叔笑道:“這種沒影子的事就別提了,咱們還是來說說,這到底是不是天青泥吧。老朱,你覺得呢?”

“我認為應該算是天青泥。”朱大富肯定的點了點頭。

“為什麼這麼說?”趙學義說道:“我記得,《陽羨茗壺系》這本書裡大致是這麼說的,‘天青泥,出蠡墅,陶之變黯肝色。又其夾支,有梨皮泥,陶現梨凍色;淡紅泥,陶現松冶變化尚露種種光怪雲。’既然如此,那天青泥應該是黯肝色吧?”

朱大富笑道:“你語文是哪個老師教的?文中明明說‘陶之變黯肝色’,也就是說,燒製之後才變成黯肝色,如果燒前就是黯肝色,就無所謂‘變’之說了。所以說,天青泥無論是什麼顏色,燒製之前,肯定不可能是黯肝色。”

“周高起沒解釋天青泥之所以稱為天青泥的原因,但是根據礦料命名的規律判斷,它要麼在礦料形態,是天青色的,或者在制泥的過程中,呈現天青色。你再看看這些泥料,是不是符合周高起書中的描述?所以我覺得,這應該就是天青泥。”

“這可不一定哦。”趙學義搖了搖頭道:“呈天青色的礦料還有幾種,只不過燒製後不是黯肝色,而是褐色、紫色、白色、黃色、青灰色等等,所以是不是天青泥,還是應該燒出來才作數。”

“你讓誰燒?小宋嗎?就算小琛放心,我還不放心呢!”朱大富對此堅決不同意。

趙學義訝然道:“怎麼?宋師傅可是大師級別的制壺師了,不知道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朱大富說道:“那是你不知道天青泥燒製的難度,你別看這泥好像和旁邊的墨綠泥差不多。但其實就像一名戴著面紗的美少女,非常嬌氣。對製作工藝和燒製的條件的要求較高,稍有不合。就使性子發脾氣,不露真面容。”

“楊彭年、邵大亨,基本處於同一個時代,所以歷史上只有楊彭年和邵大亨有天青泥作品傳世就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