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部分(3 / 4)

小說:鑑寶人生 作者:飄雪的季節

作,左山也找了幾本簡單的古玩知識類書籍看了看,不求能夠精通古玩鑑定,至少在楚琛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他不至於一點都聽不懂。

吳叔笑道:“那是你看的書少,古書上關於透光鏡的記載很多。像《太平廣記》載。隋王度得到的古鏡‘承日照之,則背上文畫墨入影內。纖毫無損。’,宋周密的《雲煙過眼錄》也有記載,‘映日則背花俱見,凡突起之花,其影皆空。’”

“不過,這些書只是記記那怪異的現象而已,並無一人能道出這透光的原委。唯獨沈括不然,他在《夢溪筆談》卷十九《器用》中,不但講述了透光鏡的種種特異之處。還說出了其中的原理。”

聽到這裡,左山就說道:“這《夢溪筆談》好像很有名吧,既然上面寫著原理,怎麼就沒人制作呢?”

“原理是原理,但運用原理的製作方法,那就不是那麼容易研究的出來了。”

吳叔笑道:“而且有一點你也說錯了,並不是說沒人知道透光鏡的製作方法,鄭復光在《鏡鏡詅痴》中說得很清楚,透光鏡直到清朝道光年間。往往還有發現,只不過鑄造的方法秘而不宣而已。”

周文平聞言說道:“古人就是把配方之類的東西看的太嚴實,不然也不至於把古往今來那麼多優秀的技術都給失傳了。”

楚琛笑著說道:“其實這也正常,要知道。像這樣的鏡子在古人眼裡,已經有些仙家手段的味道了,換你的話。你願不願意把製作這樣銅鏡的技術傳授給別人?”

“比如說在唐代,一些道士就製作成功過一些銘文說是‘仙傳煉成’的銅鏡。當然,這銘文顯然是假託之詞。不過我們可以透過神秘的面紗,看到當時他們研究鑄造透光鏡的時候,都是在與世隔絕的情況下進行的。”

“因為其中夾雜著太多的利益,別說是對普通大眾保密,就是同道術士之間也是絕密的。這種‘透光寶鏡’,由於出自騙人的目的,其鑄造數量也是非常有限的,很可能是自造自用。其鑄造和加工工藝絕不會傳授於世,更不會有文字記載。”

“否則,‘仙傳煉成’的假託之詞,便會引起世人的懷疑。這也是造成此類透光鏡不能流傳於世,在歷代古籍中難以查到根據的主要原因。”

聽了楚琛的解釋,大家都連連點頭表示瞭解。

左山問道:“那憑現在的科技水平,透光鏡應該不難仿製出來了吧?”

吳叔笑道:“其實透光鏡的原理和製作工藝,早就已經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研究出來了。”

左山驚訝的問道:“啊?什麼原理?”

吳叔回憶了片刻,才開口說道:“好像是鑄鏡時銅鏡背面花紋凹凸處不同速度的凝固收縮,產生鑄造應力,研磨時又產生壓應力,因而產生彈性形變,研磨到一定程度時,這些因素迭加地發生作用,使鏡面產生了與鏡背花紋相應。”

“但肉眼又不易察見的曲率,由於有曲率不能平行反射光線,形成了陰影,於是就產生了透光效果。在這一研究成果基礎上,有家公司又經反覆試驗,終於成功地複製出了透光銅鏡,並能批次生產。”

左山聽了解釋,說道:“原來是這麼回事,不過既然已經能夠製作出成品了,怎麼市場上也沒看到這種鏡子啊?”

老五笑道:“人嘛,往往未知的東西最敢興趣,像這種透光鏡既然已經知道了它的製作原理,大家的興趣也就大大降低了,因此,就算做出來,除了剛開始看個稀奇之外,又有幾個人會買?”

左山聽了這話,一想也覺得確實是這個道理:“那也就是說,楚少的這面透光鏡不值多少錢嘍?”

老五哈哈一笑道:“這可是古玩,古玩賣的是什麼?是物以稀為貴,像這樣的西漢透視鏡,本來就寥寥無幾,而且又儲存的這麼完好,不但不是不值錢,而是值大錢了。”

聽到這裡,左山就顯得有些尷尬,覺得自己這是犯了傻,忘記了這面透光鏡首先是古玩的事實,就像現在市場上的那些瓷器一樣,工藝和古代的完全一樣,但就是因為底蘊,價值可謂是千差萬別。

大家興高采烈的討論了一會透光鏡方面的話題,接著又把楚琛帶來的其它收穫欣賞了討論了一番,一下午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

轉眼時間就到了六月七號,由於胡勇老家在晉省和中原省交界處的農村,坐完了火車還得坐不少時間的汽車,一點都不方便。楚琛一想,乾脆就駕車去吧,反正總共也不過七八個小時而已,就當現在時興的自駕遊了。

於是,七號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