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3 / 4)

小說:鑑寶人生 作者:飄雪的季節

現規整莊重之態,沉渾敦厚之感,方正大氣。紫檀木色靜穆深沉,打磨細緻,材質紋理隱約可見,配上銅件裝飾固定,盡露清妙淡雅之文人氣息,頗為難能可貴。

看過印盒後,劉思哲就不禁讚歎道:“這隻盒子不錯啊,要是如果裡面有印章的話,我覺得肯定不同凡響。”

“到底怎麼樣,開啟看看不就知道了。”楚琛笑著把盒子開啟。

看到盒子裡面的東西,劉思哲就睜大了眼睛說道:“這……這是印璽啊!”

其實,不光是劉思哲,連楚琛也同樣的萬分驚訝,之前他雖然用了靈寶眼,但也只是看到印盒而已,並沒有深入探究,因為他怕如果盒子裡面的東西太過貴重的話,當時他會情不自禁的露出驚訝的情緒。

而結果也確實讓他非常的震驚,居然盒子裡面放著的是一方印璽!

印璽的作用想必大家應該都瞭解,這方印璽方闊四公分左右,高五公分左右,由和田上等羊脂白玉琢制,玉質溫潤,玉理精堅,冰潔無瑕,不著一塵。

其包漿自然亮麗,印鈕雕刻一蟠龍,為典型的明初時期的風格,其工藝精湛,細碾精琢,線條遒勁,剛柔相濟,可見治玉藝師超凡的技藝。

楚琛把印璽翻過來,露出了印文,王先功頓時瞠目結舌,驚呼道:“這……這……居然是“大本堂記”,這怎麼可能?!”

王先功口中的“大本堂“是為明初皇子讀書之地,如明《皇太子標傳》,就提到過大本堂:“洪武元年冊為皇太子。……會大本堂成,取古今圖籍充其中。後徵四方名儒,伴讀太子及諸王,分番夜直,間與賦詩,商榷政事。”

據史料記載,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命制玉質印章一枚,贈給當時的皇太子。此璽為蟠龍鈕,方闊一寸二分(4CM),高一寸六分(5。33CM),印文為“大本堂記”。顯然,楚琛手中的印璽和記載當中的一模一樣。

說起來,明確記載明朝製作寶璽是在洪武元年。在這之前,明太祖朱元璋一直想鐫制國寶,但苦於找不到滿意的材料,因此一直拖而未決。

這年正月的一天,有一位叫胡浮海的商人向朱元璋進獻了一塊美玉,說這是他們家的祖傳之寶,產于于闐(西域),可以用來製作御寶。

朱元璋聞訊高興異常,忙召玉工驗看,果然是一塊良玉,於是朱元璋便下令用這塊玉刻制了一方國寶。洪武二年九月,又製作乘輿六璽。終洪武一朝共有御寶十七方。

但天有不測風雲,正德九年正月,皇宮發生了一起大火,十七寶損毀嚴重。因此嘉靖十八年二月又進行了補造。根據《明世宗實錄》的記載,這次共補造十一枚御寶,其中除四方為洪武十七寶原有之外,其餘七方都是新添制的,這樣,掌於尚寶司中的御寶共計二十四方,以後再沒有改變,成為定製。

其實,說起來這枚印璽只算是閒章,不過就算這樣也已經很了不起了,要知道,明人留下來的印並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閒章還都是石質的。

而以楚琛眼前這方印璽的材質來看,所用玉料很可能就是當初胡浮海獻給朱元璋的那塊美玉,和那些石質的閒章一比,高下立判,而且因為正德年間那場大火造成的影響,也間接的提升了這方印璽的價值。

而且,現在故。宮藏有的明代寶璽,雖然印文一樣,但卻並不是原印,因此,眼前這枚朱元璋賜於皇太子的印章,更加顯得難能可貴……(未完待續……)

第五百九十八章 猜測

說實在的,對於這枚印璽能在經歷過明初的靖難之役,又有後來的正德年間的大火,再加上明朝被清朝滅亡,完好的儲存下來,別說是王先功感到非常震驚,楚琛同樣也覺得萬分的驚訝。

劉思哲萬分仔細的馬這方印璽觀察了一番,隨後也目瞪口呆的說道:“我怎麼看,都覺得這方印璽是真的啊!不過,這可是朱標的印璽……等等,會不會這方印璽隨葬了,所以才倖免於難的?”

“這好像有可能啊!”王先功皺著眉頭想了想,覺得有可能是這個原因。

楚琛搖了搖頭:“我到覺得不像,因為如果真是隨葬品,那印璽表面多少總會有隨葬的痕跡吧?我覺得靖難之役的時候,被什麼人從皇宮裡拿出來了,可能性還比較大點。”

大家點了點頭,對這個解釋也比較贊同。

劉思哲呵呵一笑道:“反正印璽是真的,至於怎麼留傳下來的,咱們也不是什麼歷史學家,知道的那麼清楚幹嘛?至於現在古玩市場上興起的傳承有序論,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