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2 / 4)

小說:宋世蓉華 作者:雨帆

瞞你說,雖然沒有三郎聰明,四姐機靈,卻是個老實忠厚的好孩子,當年他爹爹出兵勤王,好幾年沒回家,這娃子幫著下田幹農活,劈材挑水,樣樣不落。挑水挑的肩頭腫起一大塊,怕我知道了傷心難過,硬是忍著不說,還是他自己咬著牙上藥酒的時候才被我發現的。這孩子,知道心疼人。”

宇文氏聽了也有些動容,不住點頭道:“是個孝順的孩子,姐姐你可真有福氣啊。”

知道宇文氏這是在感慨膝下無子,黃氏忙安慰道:“你別心急,這事急不來的。把心放寬了,該來的就來了。”

 。。。  

第九章 婚事

更新時間:20130213

宇文氏聞言微微笑道:“但願如姐姐所說。相公也與我說了,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孩子啊是上天的恩賜,這事強求不得。真不明白有些人家怎捨得把那剛出生的孩子就這麼往外丟相公與我商量過了,若他年過花甲膝下還無子息承嗣,咱們啊就去慈幼局找個有眼緣的孩子,悉心把他照料長大。”

黃氏笑著附和了幾聲,讚譽這夫妻二人心地良善。

慈幼局是世界上最早的官辦孤兒院,如果一名孤苦無依的兒童在宋代的州縣或都城流浪,那麼按照當時的制度安排,他會被送入附近的福利機構收養,由政府提供住宿、衣食,並安排免費入學。這是宋代的一項社會救濟制度,名曰“慈幼”。

李毅和張六孃的婚事算是定下來了,雙方上至家長下至孩子對對方都異常滿意。

張浚更是因為喜得佳婿而走路都虎虎生威起來。擁有除了大宋皇帝之外朝廷軍事最高指揮權的樞密院事的掌上明珠與永興軍都統制長子的結合頗令世人矚目,特別是朝廷裡的一些文官,覺得李家的勢力上升的太快,頗有些忌憚。

有人悄悄給趙構咬耳朵,打敲邊鼓。

誰知道趙構卻不在乎道:“張公為國為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個能為大宋百年基業拋頭顱灑熱血的大忠臣而李都統更是為了保衛大宋臣民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帶著家人死守陝州與金兵對峙多年。這樣的人我怎麼能信不過你們莫再說了”

這話傳到張浚和李彥仙耳朵裡,自然又是讓這倆熱血忠臣又感恩又抹淚了一番。

其實趙構的算盤打得精著呢,他清楚明白張家也就張六娘一個女兒,再沒有別的男丁,李家娶了張六娘可算不得娶了什麼好助力,這張浚如今勢雖然算大,但是一旦自己不再寵信他,他照樣不得帆船,到時一個沒有兒子的老翁如何能幫的了李家所以說,對這門婚事趙構是舉雙手雙腳贊成啊,而且對李家更為滿意了,這李彥仙真是太識趣了。

旁人卻不知就裡,看著風光一時無兩的張浚和李彥仙頗有些羨慕嫉妒恨,特別是同為武將的張俊,覺得李彥仙已經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心裡很是忌憚。

最近這段時間,汴京城裡人們嘴裡紛紛議論著的最為熱門的話題要數那個剛剛建成開張的坐落在大相國寺旁邊的汴京幼學所了。

使用水泥來翻新修建幼學所進展非常快,短短一個多月一個完全按照李清月設計的圖紙佈局的小學校便已經建好了。

汴京小學主要教授的課程有識字、寫字、算術以及音律與繪畫基礎,跟縣學府學的課程有部分重疊,這使得那些士大夫們對這個“幼學所”嗤之以鼻,認為純屬是在浪費社會資源。幸好他們不知道這是由潘貴妃悄悄撥款建立的,否則還有得他們說呢。

雖然士大夫們看不上這個,但是汴京城的內外市民都表示對這個“幼學所”非常地好奇。

因為幼學所上邊貼了紅紙寫的幾個鮮紅醒目的大字:招收男女七歲以下幼童,學費很便宜。

儘管有便宜可佔,前來入學的人還是很少,畢竟汴京不必陝州那裡的偏僻之地,這可是最為繁榮的帝都,官學興盛,根本不怕孩子沒有地方讀書,更何況你一個新建的什麼幼學所哪裡比得上人家的百年官學老校呢

雖然幼學所的開局令潘貴妃和李清月都有些失望,但是事情出乎意料的發展卻讓兩人都有了另一個心思。

事情是這樣的,雖然幼學所開張半個多月以來前來入學的男童很少,女童卻越來越多,儘管宋朝的女人有一定的權利但是地位仍然低下,政府舉辦的官學、縣學等教育機構是不收女學生的更何況男女有別,根本不可能混在一起教學。這樣使得只有富貴人家的女孩子才有條件能專門請個先生前來教學,而那些小康家庭和窮苦人家的孩子根本沒法得到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