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曲端是個傲氣的,他一點都不想在被王庶壓制。
建炎元年深秋,金軍再次進攻南宋,金國名將完顏婁室再次受命進攻陝西。九月十三日,長安再度失陷。王庶見情況緊急,趕忙下令各路經略司的兵馬到耀州今陝西耀縣集結,抵抗金人。
各路經略使都陽奉陰違,只派少數人到耀州充充場面。而曲端更是把軍令拋諸腦後,直接將涇原路的精兵駐紮在淳化,坐觀成敗此時曲端已經顯露出不顧全大局的本性。
以前已經說過,完顏婁室的目的不過是牽制住陝西宋軍,不要讓他們有餘力支援中原戰場。被譽為金國第一智將的完顏婁室很有兩下子,敏銳地察覺到王庶和曲端不和,只要讓王庶和曲端鬧翻,忙著窩裡鬥,自己連兵力都不用消耗,就能把任務圓滿完成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窩裡鬥呢若當初日軍採取這麼個措施,兩軍相鬥,坐收漁翁之利,唉,想想都毛骨悚然。
完顏婁室轉了轉眼珠,心中立刻有了一計。他率軍北上,攻了王庶的大本營。
王庶兵馬不多,只能求助曲端。
曲端當然沒有去。即使王庶天天發公文,還派許多人去遊說曲端,曲端依舊是風雨不動安如山。
王庶知道情況緊急,於是再派自己的屬官魚濤去請曲端,曲端表面答應,但是遲遲不發兵。
曲端的隨軍轉運判官張彬有點不明白,就問曲端到底什麼時候出兵。
曲端笑著問張彬:“你看我的兵馬跟李綱救援太原的兵馬相比,那個更強”
“你的不如李綱。”
“李綱召集天下精兵去救援太原,結果以失敗告終。今天我的兵馬不及李綱許多,如果敗了,金人長驅直入,那麼陝西就危險了。我認為鄜延一路無法與陝西全境相比,所以不敢支援,還不如攻擊金人巢穴,攻其所必救。”
其實曲端不過在忽悠張彬。
一個會打仗、在戰場浸淫多年的人領的兵跟一個不會打仗的兵能比嗎李綱不過是一個純文臣。
最終,王庶這個沒打過仗的文臣也輸給了老將完顏婁室,丟掉了延安。
王庶收集散兵,去投奔曲端,而此時王庶姿態高傲,想要節制曲端,曲端更生氣了,當王庶到了曲端軍中,曲端就責問王庶只知愛身卻不知愛天子城池,雙方不歡而散。
王庶和曲端完全撕破了臉。
沒有實力還敢丫的對我擺譜,曲端起了殺王庶奪其兵的想法。
最後曲端公開軟禁了王庶的屬官,搶走了王庶的官印,王庶灰頭土臉地逃回朝廷。
從此,王庶和曲端徹底結下樑子,成為生死大敵。
朝廷知道曲端想殺王庶之後,便想曲端召到朝廷問個明白,曲端知道此去凶多吉少,於是堅持不去,於是朝廷官員紛紛指責曲端造反,曲端公開抗命,也想不出為自己辯解的理由。
雙方就這麼幹耗著,朝廷也沒辦法拿遠在邊疆、擁兵自重的曲端怎麼樣,但是曲端這輩子也甭想往上升了。
張浚來陝西時,因為王庶曾經在這裡呆了一段時間,也把他帶來了。
王庶對曲端恨得牙癢癢,幸好張浚還沒對他說自己的想法,否則他的耳朵別想安寧。
張浚雖然知道曲端有這麼個黑底,但他仍然敢用曲端。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就像能看出範瓊的反意一樣,他也能看出曲端並不會造反。因為曲端並不純粹是一個粗俗的武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他懂得愛國並且期望名垂千古。這也許也是他想殺王庶的原因吧,他想擁有足夠大的舞臺,一展胸中所長。
張浚,確實有一代賢相的風格。他以全家百口作保,擔保曲端不會造反,因此,趙構撤銷了召曲端到江南的詔令。
綜合種種因素,在聲望、資歷等方面略佔上風的曲端最後在張浚心中奪得了勝利。
九月,張浚拜曲端為威武大將軍,曲端登壇受禮,將士們歡聲如雷。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張浚沒有想過,曲端不想受王庶節制,難道就會甘願聽從他的命令嗎
 ;。。。 ; ;
第四十六章 浮海大逃亡
更新時間:20121220
建炎三年的九月,是個多事之秋。金元帥府在黃河北岸的淪陷地區下令禁民漢服,髡髮不如式者死。代州今河北代縣一軍人被查驗出頂發稍長,大小不合樣式,即被處斬。保義郎李舟被強行髡髮,憤懣一夕而死。無辜受害者不可勝紀。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呢跟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