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搞就埋著頭悄悄搞吧,偏偏又不甘寂寞,不僅把濱江新城、城北新區牽扯進來,而且將原本設在市中心老城區的幾所重點學校,拆解了個稀里嘩啦,還美其名曰稀釋、平衡教育資源,解決教育公平公正難題。試想,上述諸多舉動所觸及者,若非陽城社會累積多年的矛盾焦點,便是一般人不敢觸及的老大難問題,皆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麻煩交織,敏感至極。
尤其置廖志國於不利境地者,是其親近與使用之人。憑心而論,圍繞在其周圍的親信幹部中,多是落難日久、關係複雜之輩,難免因厚此薄彼或此消彼長觸碰到一些敏感人事。說白了,他所信任、重用的幹部,大都是陽城官場頗有爭議的人物,有些無異於隱形地雷或定時炸彈。譬如那個文化局長孫健,曾為原市委書記、省國土廳長印老的秘書,是印老廳長與洪大光兩派鬥爭的犧牲品。在洪大光手裡,孫健一直被掛在那兒半死不活。廖志國來到陽城不久,忽然將他收為親信,又是參與“鯤鵬館”工程,又是讓他擔任城北新區管委會主任。對此,洪大光雖然表面預設,可內心裡未必沒有看法。何況,與印老廳長對立者,還有原市委副書記、現人大常務副主任張大龍等一幫官員,後者又會作何感想?再比如,那個駐京辦主任徐曉凡,其父擁有著名的雙仁集團,是陽城赫赫有名的民營企業,卻也因為行賄省裡若干領導而臭名遠揚。同這種人走得親近了,三歲小孩也猜得出幕後的種種貓膩。因此,廖志國拉攏、重用了一批幹部的同時,也招致了很多閒言碎語,甚至陷入了陽城官員既有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