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最令廖志國尷尬、惱火的是,於樹奎的上述非常規做法,若是悄悄做了倒還也罷,相反,他很樂於高調宣揚,常常透過新聞媒體在內的各種形式大肆進行炒作,其終極意義甚至遠遠超過了炫耀,而是更加突顯出耀武揚威的宣戰意味。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式秘書3 第四章(5)
譬如,於樹奎喜歡搞畫冊、電視專題片、大型廣告牌之類的東西。最近一兩年來,宣傳海北的巨型廣告牌,不僅遍佈其境內的所有公路、鐵路、港口、碼頭、高速道口,而且還遠及上海、北京、省城的機場、車站。各種名目的彩色畫冊,涉及工業、農業、招商、旅遊等各個行業,幾乎一部接著一部。場面恢弘、聲勢闊大的電視專題片,更是動用了快艇、飛機、熱氣球等多種輔助工具。這些宣傳品的主題,表面是宣傳海北輝煌業績,可其中的很多畫面,卻離不開於樹奎高大、威武、忙碌的個人形象。尤其是那些廣告牌、畫冊、專題片的主頁與封面,不少是卜副省長等省領導視察海北時,與於樹奎親切交談或熱情握手的場景。
再譬如,在上一輪全國報刊集中清理整頓中,陽城下屬所有縣(市)、區的報紙均被取消,別的地方皆與陽城市委機關報《陽城日報》合作,紛紛辦了專版或子報。唯有海北縣獨樹一幟,選擇與省報合作,並且不惜投入了鉅額經費。由是,海北的好多新聞便大量出現在省報上,甚至經常在位置、體量上超過陽城市,明顯給後者造成一定壓力。為此,黃一平按照廖志國的意圖,透過省報駐陽城記者站打過招呼,要求省報切勿過於突出陽城下屬的某個縣,弄得此縣像個省直轄的“特區縣”一樣。結果哩,省報根本不買賬,海北的報道照樣大張旗鼓。
這種過於猛烈的宣傳攻勢,令廖志國極不舒服的同時,也日漸關注到於樹奎身後一個特殊人物——海北縣委宣傳部長林松。此公正是上述宣傳攻勢的幕後操作者,更像於樹奎的御用吹鼓手。
據說,於樹奎曾經公開講過,宣傳部長林松的作用,戰爭年代抵得上千軍萬馬,現時則堪與十個八個局長、鎮長相匹敵。平時,對於林松的宣傳公關,於樹奎一律要錢給錢、要物給物、要人給人,可謂不惜代價。而林松哩,就像一位高明的中醫師,總能把準縣委書記於樹奎的脈博,將後者希望宣揚的內容悉數展示,而且收到的社會效果也非常理想。
林松在海北不僅是個得力吹鼓手,還是個有名的策劃大師。前兩年,全省有個現場會在海北召開,卜副省長親自掛帥,關省長到場講話。其中有若干參觀點,需要有普通群眾隨時接受詢問。於樹奎將此事交由林松總導演,明確要求既確保回答完美,又不能露出任何破綻。結果,等到現場會那天,所有參觀點均取得圓滿成功。那些身著普通衣衫、言談樸實、外表平常的“百姓”,其實全是政法部門、機關事業單位的幹部裝扮。在居民區,甚至專門有裝扮成一家的警察,連小孩都是從實驗小學藝術團挑選。參觀途中,關省長親自下到某居民家中訪問,那位由街道宣傳委員扮成的貧困家庭戶主,帶領全體臨時家庭成員,訴說到激動處居然聲音哽咽,騙得省長與眾多參觀者差點掉了眼淚。事後,於樹奎親自提名,為林松報大功一次,並獎勵其策劃團隊現金十萬元。
於樹奎對林松如此看重,後者更加不惜賣力效命。這幾年,為了迎合於樹奎不斷膨脹的自我感覺,林松歇盡全力投其所好,運用掌握的各種宣傳工具,極力為之歌功頌德。去年,林松從北京請來某知名作家,駐在海北採訪一個多月,創作了一部洋洋灑灑三十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海北赤子》,配上近百幅彩色照片,以銅版紙印製得非常精美、豪華,名義上面對國內外公開發行,實質由林松佈置在海北所有企事業單位、尤其是中小學校免費贈送,並廣泛寄發到國內外海北籍人士。此書出版後,林松相繼花大價錢在省電臺、報紙連播連載,並找了一家入口網站,僱人以不同網名寫了好多肉麻透頂的評論,讓人感覺反響何其熱烈。前不久,林松又專程赴北京,準備以此書為藍本,改編、拍攝成二十集同名電視劇,據說連扮演於樹奎的特型演員都悄悄物色好了。
中國式秘書3 第四章(6)
還有,透過於樹奎授意、林松操辦,海北這幾年還獲得全省苗木之鄉、京劇之鄉、風箏之鄉等等名號,而其中有些本應由陽城市申報,或者是其他縣(市)、區的強項。結果,海北搶先申報了,陽城市只能作罷,別的地方就更加無可奈何。
如此種種,林松其人之惡名,很快便在廖志國腦海中生下根來,並萌發了修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