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同題多版的作品更多了,涉及古今中外各種題材,例如《李自成》套書,江蘇、上海、天津、山東、陝西,均出版不同版本。描寫陳毅同志抗日鬥爭事蹟的《東進東進》,不僅北京、上海、天津三家美術出版社推出,而且浙江人美社也改編出版了。而《海燈法師》、《紅燈照》、《珊瑚島上的死光》、《高山下的花環》等,也都有多種版本,少則五六種,多則達到十餘種。根據法國著名小說家大仲馬的長篇小說《基度山伯爵》改編的套書,同樣有數種版本,如江蘇版6冊,黑龍江版6冊,湖北版3冊,遼寧版9冊,海南版1冊892幅,以及安徽版2冊(未完成)等。
令人關注的是,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中的兩部《西遊記》和《三國演義》,更以版本多而居於前列。我收集到這兩部作品的連環畫套書不算全,但也足以引起人們的興趣和重視,《西遊記》和《三國演義》均各有三十多種版本。這些版本,是由不同地區出版社,在不同時期,由不同編文者改編成不同篇幅,再請不同畫家運用不同技法等表現形式,繪畫出來的不同開本、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還有彩色與黑白之分。
將同題多版的作品進行對照和比較,是閱讀欣賞中的一件饒有興味的事。
例如《東進東進》的四種版本,全都根據同名話劇劇本改編。1980年二月上海版出版,由侯德劍繪畫,182幅;北京人美社同年七月出版,由胡博綜繪畫,158幅;天津版,1980年9月出版,由丁世弼繪畫,168幅;最後一種浙江版,1981年二月出版,由張衛民繪畫,182幅。
四位畫家均是南方人,熟悉蘇北的地理環境,因而筆下的蘇北地貌景緻真實可信,無論屋內陳設還是城外戰爭場景,都將讀者帶到1940年夏季的鬥爭中,使人領略到陳毅總指揮的動人風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努力刻畫出以陳毅為首的新四軍指揮員大智大勇的精神面貌,和高超的鬥爭策略。儘管篇幅有詳有略,但都表現了新四軍戰勝敵頑、東進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完整故事。
這四部同名作品,無論文字改編還是繪畫,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務,可以說取得較好的藝術效果,客觀地評價,都是成功之作。畫家技法嫻熟,不但畫出了戲劇性衝突的尖銳性和緊迫感,使情節的發展節奏鮮明,張弛有序,而且畫出了敵、我、友鮮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表情生動,準確地揭示出複雜細緻的內心活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5 買新“東周”
買新“東周”
解放以來,上海人美社根據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改編的連環畫,先後出版過三種版本:第一種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的散本,約有30冊,連藏圈內稱作白皮本;第二種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出的,共有16冊,圈內稱作紫皮本,因為封面統一設計,下部書名處為紫紅色,上有一古鐘圖案作標誌;第三種是粉碎“四人幫”後,於1979年到1984年間出的,共50冊,是內容最完整的東周列國故事套書。
我從1979年起買新“東周”,最初出版的幾冊由於印量大,每冊印數達190萬,買起來很方便,幾乎每家書店都有大批進貨。隨後購買各分冊也不費事,印數也在百萬左右或者幾十萬。到了最後兩本《臥薪嚐膽》和《勾踐稱霸》時,跑遍北京市區不見蹤影。我有些著急,怕買不到造成缺本。1984年年底,我去上海出差,在上海的書店裡才見到那兩冊,終於如願以償。我檢視印數,書封底印明僅10萬冊多一點。從190萬到10萬多一點,懸殊太大,相差太多,一套書的印數太不平衡,無怪在北京市區買不到。
出現這種失衡現象,原因在於並非一次性整體推出,而是畫完一本出一本,斷斷續續;拖了近五年才出全。這種做法不但讀者不滿意,紛紛提出意見,就是出版社方面也感到被動;因為一則拖的時間過長,二則印數差別大勢必影響套書的銷售,尤其不利於收藏。可能出版社聽取了意見,吸取教訓予以改正; 後來再出套書不再零敲碎打,而是一次性完整推出。這就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受到讀者的歡迎。
這套新“東周”基本上是重新編繪的,但其中有三本,延用了紫皮本中作品; 即湯義方先生繪畫的第25冊《搜孤救孤》和第33冊《魚藏劍》,另一本是李成勳先生繪畫的第47冊《盜虎符》。之所以選用這三本老版,我認為繪畫出色是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出版社將50冊《東周列國故事》改換包裝,以大32開精裝的形式出版四卷本。在編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