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仁先生不是一個只會整日空想漫談的人,他有著強烈的正義感和勇氣。南京的言官戴銑上書被廷杖,大家都上書去救,由於劉瑾過於強勢,很多人的奏摺上都只談從寬處理,唯獨這位仁兄,不但要救人,還在奏章中頗有新意地給了這位司禮監一個響亮稱呼——權奸。
劉瑾氣壞了,在當時眾多的上書者中,他特別關照了王守仁,不但打了他四十廷杖,還把他貶為貴州龍場驛的驛丞。
這個職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貴州龍場招待所的所長。龍場就在今天的貴州省修文縣(貴陽市管轄)境內,在改革開放的二十一世紀,那地方都還算不發達地區,在明代就更不用說了,壓根就沒什麼人,那裡的招待所別說人,連鬼都不去住。
王守仁原先大小也是個六品主事,結果一下子變成了王所長,那麼龍場招待所所長是幾品呢?
答案是沒品。也就是說大明國的官員等級序列里根本就沒這一號人物,基本算是清除出高階公務員隊伍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當隨從們苦悶不堪,思鄉心切的時候,他主動去安慰他們,承擔他們的工作。
王守仁用自己的行動做出了選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面對著一切的困難和痛苦,仍然堅定前行,泰然處之的人,才有資格被人們稱為聖賢。
王守仁已經具備了這種資格。
但是他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沒有找到答案——“理”。
必須找到,並且領悟這個“理”,才能懂得天地大道的秘密。除此之外,別無他路。
可是“理”到底在哪裡呢,十餘年不間斷地尋找,沉思,不斷地“格”,走遍五湖四海,卻始終不見它的蹤影!
為了衝破這最後的難關,他製造了一個特別的石槨,每天除了幹活吃飯之外,就坐在裡面,沉思入定,苦苦尋找“理”的下落。
格物窮理!格物窮理!可是事實讓他失望了,怎麼“格”,這個理就是不出來,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他逐漸變得急躁,憤怒。脾氣越來越差,隨從們看見他都要繞路走。
終於,在那個宿命的夜晚,他的不滿達到了頂點。
黑暗已經籠罩了寂靜的山谷,看著破爛的房舍和荒蕪的窮山峻嶺,還有年近中年,一事無成,整日空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