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門,他們曾以為曹欽準備就此罷手,卻萬萬沒有料到此時的曹欽已經完全失去了控制。
看見那封文書被塞進了門裡,曹欽長出了一口氣,似乎事情已經瞭解,但轉瞬之間,他改變了主意,突然厲聲喝道:
“眾軍集結,即刻攻擊長安門!”
這是一道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命令,曹欽的叛亂計劃已經被揭破,相信他自己也知道,這封請罪文書糊弄不了朱祁鎮,騙不開城門,而且老兄你都請罪了,幹嘛還要打呢?
無論如何,他還是動手了,可他手下的韃官雖然勇猛,卻一直無法打敗長安門的守軍,為了打破這個僵局,曹欽放火燒城門,可守軍也早有準備,他們用磚頭塞住城門,還兼具了防火功能。曹欽在門前急得轉了幾圈,反覆調兵攻打,就是進不去。
無計可施之下,他決定變換進攻地點。
就在幾乎同一時刻,孫鏜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來到了軍營駐地,面對巡哨,他沒有亮出兵符,卻運足中氣,氣沉丹田,大呼一聲:
“刑部大牢有人逃跑了!大家快去抓啊,抓住了有重賞!(最後這句話很重要)”。
正在睡覺計程車兵被他喊醒,許多人都不予理會,但有些士兵卻聞聲而起,抄起傢伙就跟著孫鏜走了(賺錢的機會怎能放過),後經統計,孫鏜這一嗓子喊來了兩千人,正是這兩千人最終穩定了局勢,平定叛亂。
孫鏜帶著兩千位想發財的志願者來到長安門附近,這才說出了他的真正目的:
“你們看見長安門的火光了嗎,那是曹欽在造反!大家要奮力殺敵,必有重賞!(這句話一定要加上)”
原本想來砍囚犯計程車兵們這才知道自己上了當,但既然來了也不能空著手回去,叛軍也是人,打誰不是打啊,反正有錢拿就行。於是大家紛紛捲起袖子憋足力氣,向長安門衝去。
然而當孫鏜到達長安門時,才發現曹欽等人已經撤走,他立刻列隊,隨著叛軍的蹤跡追擊而去。
原來曹欽眼看長安門無法攻下,天卻已經快亮了,於是他決定立刻改變方向,進攻東安門。
然而在行軍的路上,他遇見了另一個往東安門趕的人——吳瑾。
大家都攜帶武器,殺氣騰騰,不用自我介紹也知道是來幹什麼的,於是二話不說,開始對打。此時吳瑾身邊只有五六個人,根本不是叛軍的對手,但他毫無懼意,與叛軍拼死相搏,力盡而亡。
這位於謙的昔日戰友最終死在了在還鄉團覆滅前的前夕,他沒有能夠看到最後的勝利,但人們是不會忘記這個人的——一個為了公道和正義付出一切的人。
曹欽殺掉了吳瑾,帶領著叛軍到達了東安門,開始了新一輪攻擊行動,和長安門一樣,他這次又用上了火攻,燒燬了東安城門。
曹欽原本以為東安門易攻,這才繞了個大圈跑過來,可他實在沒有想到,守東安門的仁兄更不好對付。
東安門的守將沒有用磚頭塞門,卻想了一個更絕的方法。曹欽在外面放火,他也沒閒著,自己竟然找來木頭,在裡面又放一把火!這樣一來火勢越來越大,形成了一片火海,別說叛軍了,兔子也鑽不進來。
曹欽又一次陷入困境,正在此時,尾隨而來的孫鏜趕到了,看見這群深更半夜還在開篝火晚會的仁兄們,他立刻趁勢發動了進攻。
按說到了這個地步,這場叛亂應該很快就能夠結束,可曹欽手下的韃官的戰鬥力實在讓孫鏜大吃了一驚,這些蒙古人在山窮水盡之際仍然十分勇猛,雖然人少卻能以一當十,孫鏜仗著人多,曹欽仗著人猛,戰鬥從東安門一直打到長安門,從凌晨打到了中午,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直沒消停過。
這是奇怪的一天,大臣們早就得到了訊息,躲在了家裡不去上朝,老百姓也不上街溜達,都呆在家裡開啟窗戶看街上的這場熱鬧。
第九十六章
《明朝的那些事兒》
明朝的那些事兒(96)
最苦的是曹欽,他已經沒有出路了,為了突出重圍,他集中了一百多騎兵,向著包圍圈發動了最後的衝鋒。
可是曹欽的這點把戲在久經戰陣的孫鏜面前實在太小兒科了,他立刻安排了大批弓箭手站在隊伍前列,對縱馬衝鋒者一律射殺,雙方又一次陷入僵局。
這場讓人哭笑不得的造反行動已經持續了十二個小時了,搞成現在這個樣子,是曹欽萬萬沒有想到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欽發現韃官們的戰鬥力越來越弱,這也難怪,畢竟造反不是請客吃飯,算是體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