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珵就是一個有志於研究算命的人,他經常主動給人家算,雖說他不收錢,只是憑興趣義務勞動,不過他經常算不準,所以人們也不大信他。
似乎上天想要挽救他的算命名聲,在不久之後,這位失敗的算命業餘愛好者卻對當時的一件重要事件做出了準確地判斷。
這件事情就是土木堡之敗。
在明英宗親征前,他夜觀天象,大驚失色,跑回家對老婆說:“我觀天象,此戰必敗,到時瓦剌軍隊攻來就來不及了。你趕緊回老家躲躲吧。”
可是徐先生的算命水平連他的老婆都不相信,對他的這一忠告,人們只是笑笑而已。
所以當土木堡之敗的訊息傳來後,徐珵除了對自己的將來命運的擔憂之外,還有幾分高興。
“都不信我,現在信了吧!”
這件事情最終也挽救了他的算命威望,所以此刻他才能夠如此有底氣地說出那一番話。
讓我們看看現在的大明王朝的五個關鍵詞:
軍隊慘敗 皇帝被俘 京城空虛 人心惶惶 投降(逃跑)派
真是一片亡國之象。
這件事情最終也挽救了他的算命威望,所以此刻他才能夠如此有底氣地說出那一番話。
真是一片亡國之象。
這一幕似乎似曾相識,不錯,在三百二十三年前,曾發生過極其相似的情況。
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月,盤踞北方的金兵對北宋發動進攻,太原、真定失守。十一月中旬,金軍渡過黃河。宋欽宗驚慌失措,不知該怎麼辦,而大臣們全無戰意,紛紛主張投降。
在這種情況下, 十二月初二,宋欽宗正式向金投降。
靖康二年(1127)四月一日,金將完顏宗望押著被俘的宋徽宗、宋欽宗和趙氏皇子后妃、宮女四百餘人及其掠奪的大量金銀財寶回朝,北宋滅亡。
如果對照一下,就會發現,相隔三百多年的兩個朝代,境況竟然如此的相似,都是兵敗不久,都是京城空虛,都是人心惶惶,都是投降逃跑言論甚囂塵上。 而且此時的大明境況更為不利,因為他們的皇帝已經落在了敵人的手上,投鼠忌器,欲打不能。
但大明最終沒有淪落到和北宋一樣的下場,因為和當年的北宋相比,此時的大明多了一個人,多了一聲怒吼:
“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發言者,兵部侍郎于謙。
于謙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帝國送走了它的締造者——朱元璋,這對於帝國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但也就在同一年,浙江錢塘縣(現屬杭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誕生了一個帝國未來的拯救者。這自然就是我們的主角于謙。
當然,當時的于謙並不是什麼拯救者,對於還是嬰孩的他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和目標就是吃奶。
由於家庭環境不錯,于謙有著自己的書齋,他就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與當時的所有讀書人一樣,于謙也是從四書五經開始自己的求學生涯的。
說老實話,像四書五經這種東西是很容易培養出書呆子的,但于謙似乎是個例外,他十分上進,讀書用功刻苦,卻從不拘泥於書本上的東西,除了學習考試內容,他還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如兵法等),歷史告訴我們,喜歡看課外書的孩子將來一般都是有出息的。
就如同現在的追星族一樣,于謙也有著自己的偶像,他把這位偶像的畫像掛在自己的書齋裡(此舉比較眼熟),日夜膜拜。
有一次,教他讀書的先生髮現他經常看那幅畫像,便好奇地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于謙聞言,立刻正色回答:“將來我要做像他那樣的人!”
畫像上的人物就是文天祥。
除此之外,于謙還在書齋中寫下了兩句話作為對文天祥的讚詞。
殉國忘身,捨生取義
寧正而斃,不苟而全!
在我看來,這正是少年于謙對自己未來一生的行為舉止的承諾。
三十餘年後,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永樂十九年(1421),于謙二十三歲,此時的他已經鄉試中舉,即將赴京趕考。
他將從此告別自己的家,告別江南水鄉的故土,前往風雲聚匯、氣象萬千的北京。
前路艱險,但于謙卻毫無怯意,他明白,一個更為寬廣的世界在等待著自己,實現平生抱負的時候到了。
于謙收拾好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