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空間場”的這個特性,終於因為伺服器組進行海量的資料運算才被自己所發現、所重視。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然存在的現象呢?!自己只不過沒有認真去挖掘、去探索而已。
“場”的現象其實是無處不存在的,大到宏觀層面上星球引力場,地球萬有引力場,電磁場,以及小到微觀層面上的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轉所需要的引力場,如此等等,無不存在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各種各樣的場,而這“象空間場”說白了也是這些場中的一種而已。自己能不能利用這個場而研究出真正的虛擬技術來,莫水現在一點底都沒有。但是,對於眼前所存在的事實,也即“象空間場”能夠作用人體的神經網路,印像出遊戲裡面的內容,這讓莫水又開始懷疑其存在的可能性。
經過了煩瑣的除塵步驟,一身防塵服的莫水又出現在他的無塵實驗室裡,現在的他要對那個具備了探測檢測功能的特殊“卦象晶片”進行相關的“場”的強度以及頻率等引數的測量工作。測量“卦象晶片”只是作為研究的第二步驟,由於晶片空間裡面存在的空間相當地小,並且是封閉的,這其中所產生地場的強度以及頻率是大是小的問題是自己所不知道的。而這些引數又是自己所進行後續研究的重要憑證。因此,這個資料必須要求相當地精確,還好所訂購的相關的測量儀器,都可以完全滿足精確度的要求,這也是當初自己所作的先見之明。
經過耐心地測量。更經過了實際應用環境下的嚴格測試,一組精確度足夠高地場強以及場頻率資料如期出現在莫水的設計實驗手稿中。這組資料基本上與伺服器組所形成的“象空間場”的強度與頻率相當,沒想到如此小的晶片,如此小的空間裡面所產生的微“象空間場”的強度與頻率與伺服器組所產生的場強與頻率會是相當的,這點讓莫水驚訝不已。本來在莫水地估計中,這晶片裡面所產生的場的強度以及頻率的數值會相當地低。那麼到時候自己所要設計的虛擬場的晶片必須經過一個放大電路,現在連這一點都可以省略了,這也為以後的虛擬裝置的製作創造了良好地精確要求環境。
在莫水所要進行設計的虛擬裝置,其工作原理就是依靠一組晶片,形成一個場,這個場透過與人體腦電波的共振,驅動晶片組地執行,如果能實現這一點功能的話,那麼再透過一個控制軟體,對相關的資料流進行控制。並透過電路將這一控制資訊輸入超級電腦中的“卦象晶片”,從而在超級電腦中控制其資料流的運作,達到對遊戲資料流的客戶端控制。
這是理想的設想,幾個重要的引數是其中地關鍵,一個就是人體腦神經網路對“象空間場”的強度以及頻率引數的適合度,這點,在今天早上的親身實驗中,莫水已經用儀器測量得到了相關的資料引數,另一個就是如何實現將腦電波的執行所產生的場給轉化為可以進行對“卦象晶片”進行控制的功能。這點。莫水想到的確是現在醫學領域已經工業領域中廣泛使用的核磁共振原理“NMR”,在醫學領域的腦神經學科方面,核磁共振重要是用來對腦神經系統的成像研究。透過共振,產生最為詳細的腦圖。而現在在這虛擬技術之中,莫水想透過這一個類似的共振原理,將腦電波所形成的場,共振到自己要設計的虛擬裝置上,透過這一裝置從而實現對“卦象晶片”的執行驅動。
現在剩下的關鍵工作就是如何研製出能夠與腦電波產生共振的裝置來,所有的基礎資料都已經取得了,那麼這最後的一步也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對於這個能夠與腦電波產生共振的裝置。莫水從那“象空間場”以及“卦象晶片”中空的空間產生的微觀“象空間場”得到了鼓舞,這樣的裝置是有很大的機率能夠製作的出來的。
1。4T(Tesila)的場強強度以及60Hz的場頻率,這兩個是關鍵的資料,而要製作出能夠與腦電波產生共振的裝置,也必須達到這樣的場強及場頻率標準,這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突破點。因此,測量完相關資料之後,莫水便收拾好實驗器材,準備離開去製圖室進行詳細的製圖設計。
如何能夠產生這樣的場強強度以及場頻率呢?在製圖室裡面,莫水正在埋頭苦思著。而且對於該如何進行裝置的設計,如何能夠適應工業化的標準制作,這些都是他要考慮的重點。如果對於這樣的裝置只適應於實驗室使用的話,那麼雖然有成品出來,但是不能進行工業化的生產,那與沒研究出來沒什麼兩樣的,這是所有的研究成果從實驗室往工業化普及的一個基本的問題,而這也在考驗著莫水所設計的裝置的普遍適用性的一個重大問題。
“象空間場”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