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站出來求情,他們也不敢!
ps:下午一直開會,現在補上。(未完待續。)
番外01
張濤是鐵路三十一局的一個作業隊長,十五歲的時候,便從父親那裡,接過了這份工作。
因為沒技術沒知識,幹了整整三十年,才混到一個作業隊長,對張濤來說,已經很滿足了。
他準備趕到五十歲的時候,就退休,如今,張濤的兒子,也成了鐵路三十一局的一員。
可以說,張濤一家三代,都為鐵路三十一局奉獻著青春和智慧。
這天,張濤負責藉助天窗時間,從鐵路上用平板車運輸工字鋼到一個施工場地。
四米的工字鋼,足足十八根,分別放在前面兩個平板車上,平板車的絕緣輪子,再放在兩條鋼軌上。
在鐵路上,兩根鋼軌,是絕對不能用導電的東西,搭接在一起,不然的話,就成了紅光帶,也就是所謂的事故!
張濤指揮著八名農民工,前後各四人,推著平板車奮力的前進。
前面就是一個上坡,坡度不大,卻很長,足足費了二十分鐘,才將十八根工字鋼,推到坡頂。
“把輪子剎車弄好,我們休息一下。”張濤見農民工額頭冒汗,吩咐道。
眾人便開始忙乎,隨後便在一旁休息,張濤拿著對講機,時刻關注著站內駐站的資訊。
“張隊,來抽根菸吧!”一個四十來歲的農民工,和張濤差不多年紀,遞給張濤一根幾塊一包的煙道。
張濤也沒客氣,接過點燃,隨後深深的吸了一大口,他很享受這種感覺。
“喀嚓!”
就在這時,連著兩聲輕響傳來,張濤一愣,還沒反應過來,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好,平板車跑了!”這時,一個農民工首先發現,擺放十八根工字鋼的平板車,不知怎麼回事,居然開始向坡下滑去。
由於是坡頂,又在光滑的鋼軌上,所以在眾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平板車已經滑出去了三米遠,而且速度有加快的趨勢。
“快拉住!”張濤一愣,將手中的煙一甩,招呼大家向平板車快速跑去。
離平板車最近的兩個農民工,首先反應過來,他們反手一抓,死死的抓住工字鋼,奈何此時正好是下坡,幾噸重的工字鋼,哪有這麼容易抓住。
兩人還沒抓穩,便被平板車託著走了。
張濤等人剛上前,想抓住平板車上工字鋼,奈何平板車下坡速度已經起來了,關靠這些人,根本無法阻止正在下坡的工字鋼!
最終,抓住了工字鋼的農民工,也不得不鬆手,眼睜睜地看著平板車,向坡下滑去。
“張隊,快聯絡站上,讓線路上的人讓開!”一個農民工提醒道。
此時,平板車的速度完全起來了,而且越來越快,加上這個重量,如果線路上有工人幹活的話,絕對撞死撞傷一大片。
張濤一邊向坡下跑去,一邊聯絡駐站,想追上平板車。
奈何平板車此刻已經以四十邁的速度,快速的前進著,而且速度還在增加!
就在離坡頂五百米的坡下方,這時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太太,正好從一個鐵路道口透過,剛走到道口中間,還沒反應過來,直接被飛馳而來的平板車撞上了。
但是撞上老太太之後,老太太並沒有掉下來,而是被平板車叉到肚子,快速的前進著,速度比剛才更快!
線路下的枕木上,留下一條長長的血跡……(未完待續。)
第四三一章 熱融現象
隨著施工指揮部下撥的一千萬工程款到位,八月二十五日,風鳴山隧道試驗段,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上午,局指揮部指揮長姚功軍、總工孔之勁等人,都親臨現場,在風鳴山南側隧道口,進行了一次隆重的開工儀式。
這個開工儀式和天路線的開工典禮當然沒法比,但相對來說,已經很隆重了。
舒城專案部的絕大部分人員,都參加了開工儀式。
儀式之後,便開始進入正式的施工階段。
第一步便是去除覆蓋在風鳴山隧道口處的植被。
如果在平原地區,這些草類植被,直接就用挖掘機挖掉,運走便是了。
可這裡卻不能這樣做,因為是高原地區,生態及其的脆弱,像這些植被,按照建設指揮部的要求,必須清理出來,然後放在隧道一側,專門的地方保護起來,往後恢復的時候使用。
在高原地區